最後,大家將目光放在楚健收的那花盆上。
“紫紅色的花盆,真的很少見。”許晴說道。
不要說古董,就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瓷器也沒怎麼見過。而且,許晴感覺這樣的瓷器也不怎麼美觀吧?
但楚哥花了10萬買它,說明它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至少就是很珍貴,不會低於百萬。
陳家豪等人也是這麼想的。
沈世傑開口道“那應該是鈞窯瓷器,就是不知道什麼年代的。”
“這就是鈞窯瓷器?”
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呀!
跟楚哥他們相處的這幾天,陳家豪也沒少聽宋代的五大名窯“汝窯”、“鈞窯”、“定窯”、“哥窯”、“官窯”。
官窯瓷器,前麵已經見過,價值近億元,把他們震撼得一愣一愣的。
其他四個名窯,都還沒見過呢!
現在,總算又見到一個了。
“沒錯!這就是鈞窯瓷器。鈞窯瓷器的出現,其實很偶然。
聽說,最初是燒造青瓷的過程中,不慎將含有氧化銅的液體滴到已經上了青釉的生胎上,燒製後,青瓷上出現了一塊塊不規則的紫斑。
乍看起來,這件器物勻淨的釉色整體受到了破壞而成了廢品。但再細細看去,這些斑塊好像天空中漂浮的紫色雲朵、撲朔迷離、奇妙無比。”沈世傑跟陳家豪他們說道。
此後,鈞窯的瓷工用含有不同配方的銅釉液體,在上了青釉的器物生胎上點、灑、塗、抹,最後燒造出了色彩斑斕、姿態萬千的窯變釉瓷,形成後來鈞窯瓷器特色獨具的裝飾風格。
在色彩學上,紅、黃、藍是三原色,紅色加藍色得到間色——紫色。調整紅色與藍色的比例可以得到千變萬化的紫色。
鈞窯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將濃度不同的氧化銅液體與深淺各異的青釉,或是藍釉融合,再適當調整爐溫,便燒出了各種各樣的紫色。
楚健看許晴她們t不到鈞瓷的美,笑道“是不是覺得紫色也沒什麼了不起?”
許晴她們點頭“是呀!”
怎麼感覺古人大驚小怪的。
輪到楚健解釋,沈世傑就對許晴她們翻白眼“那是因為我們現代對顏色的獲取太容易,看多了各種色彩斑斕的東西。
在古代,很多顏色都不好獲取,更彆說將其弄到瓷器上。
這就像現代我們用平常心坐飛機飛上天一樣,如果放在古代,你們覺得會產生多大的轟動?”
這麼一解釋,陳家豪等人馬上懂了。
“再說了,鈞瓷的紫色可謂是變化萬千,有海東紅、胭脂紅、雞血紅、朱砂紅、玫瑰紅、丁香紫、茄皮紫、玫瑰紫、葡萄紫等,都是古人很難接觸到的色彩。
因此,鈞瓷一出現,就如同石破天驚。”沈世傑補充道。
自古以來,就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雅堂無鈞瓷,不可自誇富”等說法。
可見,鈞瓷在古代就已經非常珍貴,尋常人家彆說擁有,估計連看都沒看過。
鈞窯之所以珍貴,除了色彩斑斕外,還有它的造型獨特。
不少器物模仿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倍受大家青睞,這種生產技術和製作工藝一直沿襲至清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