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這隻是開胃菜_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37章 這隻是開胃菜(1 / 2)

“不是純金的,是鎏金佛像。純金的話,這重量也不對。”楚健說道。

沈世傑和馬漢飛認真一看,還真是鎏金的。

不過,鎏金佛像其實也不便宜,甚至更貴。

“明代還是清代的?”

沈世傑希望是明代的。

玩他們這行的,都知道明代鎏金佛像最有價值,拍個上千萬都是尋常事,以前甚至拍出過億的天價。

佛教自東漢時傳入中國中原地區,迄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

早期佛像主要是漢傳佛教造像,如北齊、北魏、隋唐、宋遼等時期,都是中國佛教造像的高潮期。

至隋唐,佛像的製作風格改變了北魏以來的“秀骨清像”型,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向“雍容華貴”的方向發展,並且更加人性化,故有“菩薩似宮娃”一說。

自元代開始,中國佛像製作的主流風格由漢式轉為藏式。一方麵是出於皇帝個人對藏傳佛教的信奉,另一方麵也是受朝廷統治政策的影響。

特彆是明清兩代,出於民間供奉和安撫、籠絡藏區的政治需要,朝廷大力扶持藏傳佛教在中原的傳播。

藏傳金銅造像迅速發展,形成了金銅佛像製作的高峰期,尤其是在明代的永樂、宣德時期和清代的康熙、乾隆兩朝。

那些漢地製作的藏式佛像,特彆是明清宮廷造像,外表大都采用鎏金製作,工藝精湛,氣勢輝煌,姿態普遍富於動感,頗具震撼力,在撫慰人心的同時,也凸顯尊崇之美。

就比如眼前的這尊鎏金佛像,典型的藏傳佛像。

“應該是永樂時期的。”阿飛興奮地說道。

作為行內人,他很清楚鎏金佛像看明代,明代佛像看永樂。

縱觀造像史,永樂宮廷造像絕對是曆史長河裡的一座裡程碑。

藏傳佛教定型,內地審美加持,工藝精湛,製作精細,以神韻曼妙、匠心彆具、風格兼容漢藏而獨步天下,令眾多收藏愛好者為之傾倒。

好的永樂造像,具有極高的稀缺性和曆史價值,在佛教藝術品市場上無可撼動。

“看著的確像是永樂時期的,永樂鎏金佛像采用銅鎏金工藝,表麵呈現出金黃色,顯得華麗高貴。”沈世傑附和道。

其製作過程複雜,涉及鑄造、鎏金等多種工藝,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才能完成。

看底座,有“大明永樂年施”的銘文。

表明這是明代朝廷專為頒賜藏區地方政府官員、宗教界上層人士而鑄造的。不僅表明了佛像的製作年代,也體現了其官方背景和宗教意義?

沈世傑看這尊無量壽佛,頭戴五葉寶冠,長發懸地,雙手作結定印,手心托甘露缽,全身飾珍寶瓔珞,天衣自腕曲折飄下。

底板刻有十字交杵紋,邊沿密合,似未開過。其整體造型優美,比例勻稱,絕對是永樂造像中難得一見之佳作。

“這尊佛像,值兩千萬以上。”阿飛羨慕道。

才出來多久?這麼快又撿漏了,而且還是這樣的大漏。

前些年,港島的拍賣行也拍賣過一尊差不多的無量壽佛,拍出兩千五百多萬港元。

阿飛看來,之前拍賣的那尊無量壽佛,還沒有這一尊精美。

兩尊造像身量相仿,風格卻不儘相同,此尊於細節上的處理更顯精巧,如缽內甘露的表現手法及足上的裝飾,更完整地體現出明初鑄造工藝的精湛。

“淡定,這隻是楚哥小試牛刀而已。”沈世傑鼓吹起楚健來。

當然,他也不完全是吹牛。

楚健撿漏的寶物中,這尊佛像確實排不上號,才兩三千萬的東西。

要知道,價值過億的寶物,楚健也沒少撿。

馬漢飛“……”

他也是服了。


最新小说: 醫途官路:步步高升! 滬上大小姐下鄉,閃婚糙漢被寵哭 穿書當小妾:炮灰女配選擇躺贏 第一仙門:從三間茅草屋崛起! 恐怖遊戲之三十天換一個人 九零:斷親絕愛後,我直接暴富 在高武世界擺攤,一碗抄手饞哭女武神! 手握種田係統,我竟然飛升了 大國軍工:重生1950,為國鑄劍 奪回家產,我帶著團寵崽崽去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