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這幅畫,好像……”沈世傑看了一會,不太忍心說出真相。
李源瞄了眼叻哥,怕他難受。
聽沈世傑這話,好像那幅畫是贗品。自己用心珍藏的墨寶,最後被告知是贗品,換做是誰,都會很難受呀!
叻哥“你大膽說,我也想知道。”
他是個樂觀麵對現實的人。
“我不好說,可能看錯,還是楚哥來說吧!”沈世傑將難題丟給楚健。
楚健都沒有細看,就點頭道“確實是一幅贗品,首先,唐伯虎的印不是這樣的。”
沒錯!眼前的這幅畫,明麵上是唐伯虎的作品。
叻哥苦笑一聲,告訴楚健等人,這幅畫是當年他拍攝《唐伯虎點秋香》的時候,拿到片酬就入手的。
是自己特意找人買的,當時找的那人,還是他很信得過的人。
拍了胸口說是真品。
可誰能想到。
“楚哥,那唐伯虎的印應該是怎樣的?”李源問道。
楚健告訴他們,?唐伯虎的印章包括“唐伯虎”、“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和“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
這些印章不僅代表了唐伯虎的藝術身份,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和藝術追求?。
“六如居士”代表了他超脫世俗的態度,“桃花庵主”體現了他追求自由的精神狀態,“魯國唐生”表明了他的地域歸屬感,“逃禪仙吏”表達了他對官場的不屑以及對出世生活的向往,“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則展現了他自嘲而又自負的一麵?。
“每一枚印,都有它特殊的意義。而這一枚印,我還是頭一回見。
其次,這幅畫也不對。唐伯虎確實畫過《會琴圖》,但不是這樣的。”楚健說道。
沈世傑也插話道“真正的《會琴圖》我見過,有題識、鈐印、鑒藏印等,圖中正在上橋的策杖高士,立足回首,似乎正在招呼身後的攜琴童子。”
真正的《會琴圖》,題識“黃葉山家曉會琴,斜橋流水路陰陰。東西南北雞豚社,氣象粗疏有古心。正德己卯秋,蘇台唐寅。”
鈐印“唐寅私印、句吳逋客、吳趨、南京解元”。
鑒藏印則是軒、孫阜昌印和角茶軒收藏書畫之印。
書畫界的人都知道,唐寅作品有紀年的極少,《會琴圖》作於正德己卯秋,唐寅已經五十歲,距離他去世隻有四年了。
那時候的唐寅名聲響亮,卻拙於謀生,命途多,他的詩中滿是無奈。
另外,那時候唐寅的畫藝非常成熟,他雖師事周臣,但那種儒雅的文人氣息,卻是周臣作品中沒有的。
以前沈世傑看到的《會琴圖》結構細密,具有北宗的嚴謹,又有南宗的文秀,是唐寅晚年的精到之作,配上他的自作七絕,更是相得益彰。
“這一幅,應該是清朝臨摹的作品。所以,也還算有些價值。”
叻哥聽後無奈,隻好將畫作收起來。
就當買個教訓吧!
這告訴他,朋友也不是能完全相信的,尤其是娛樂圈的朋友,都不知道對方是人是鬼呢!
“你們都挑一件吧!”
沈世傑笑道“叻哥,不急。”
李源不好意思讓楚健幫他挑,畢竟這是叻哥的收藏,人家讓你挑一件,已經是看得起他,他還找專業的人挑最貴的,就挺惡劣的了。
楚健將目光放在下一幅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