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我沒能力捧場,隻能等您蓋好道觀後,再去上炷香。”黃強和李源說道。
赤城子笑道“有心了。”
也不能要求人家每個人都在這裡買一件吧?
那跟他們道教的宗旨有違,可不好。
李源他們將目光看向楚健,他們都清楚,楚健是他們中最牛的存在,看他會不會出手吧!一旦有東西讓楚哥看上,那了不得了。
楚健剛才都沒怎麼說話。
他實際上也看上了一件物品,就是那卷《黃庭經》。
“那我就要這卷道經吧!”楚健開口道。
《黃庭經》是道教上清派的主要經典,也被內丹家奉為內丹修煉的主要經典。其成書年代大致介於東漢晚期到晉朝以前。
《黃庭經》由七言歌訣組成,《外景經》一百九十七句,《內景經》四百三十二句,說的是道教存神養氣的修持之術,其要義在將人體的五臟六腑、骨節毛孔與天神一一對應,認為人身的每一個生死門戶都有主管之神,隻要存思諸神,使之返歸體內,便可得道成仙。
東晉以降,道教提倡恒誦“黃庭”之法,至唐宋,社會研習《黃庭經》已蔚然成風。
中唐以前,該經主要以臨摹法帖形式在文人書法家中傳播。
此後,《黃庭經》得到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普遍接受。他們不僅誦讀、抄寫、注解《黃庭經》,借鑒其養生思想和煉養方法,心態受其濡染。
“這《黃庭經》有什麼特彆?”沈世傑一邊問,一邊伸手去拿。
將《黃庭經》接過後,他跟馬漢飛都看起來。
當他們看到裡麵的字體,都愣了愣。
“這書法字體……”沈世傑不敢確定,可內心有了幾分猜測。
其實,如果是彆人看上,沈世傑還不至於想太多。但這是楚哥看上的,肯定不是一般的書法作品。
“王羲之的書跡?”馬漢飛則是說出那種可能性。
從書法的風格來看,確實是王羲之的筆風。
不過,古往今來,學習、臨摹王羲之運筆風格的書法家多如牛毛。這不能說就是王羲之的作品。
“王羲之?不會吧?”李源吃驚。
他作為一位外行人,也清楚“王羲之”這個名字的含金量。
站在中國書法史上金字塔的人物,號稱書聖。他的作品《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可惜,書聖的作品沒有真跡遺留下來。
然而,李源並不知道,在這之前,楚健已經找到了一幅王羲之的真跡。如果這幅書跡也是王羲之的,那將是楚健發現的第二件。
“不好說。”沈世傑可不敢確定。
李源又問“王羲之寫過《黃庭經》嗎?”
此話一出,就連黃強都詫異地看向他。
“不是,兄弟你沒聽過王羲之換鵝的典故嗎?”黃強反問他。
就連他都知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