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古代想要畫一幅比較大的畫,怎麼辦?”黃強也提出自己的問題。
“用絲帛呀!即便是唐宋時期,依舊有不少書畫家用絲帛。”楚健見沈世傑和馬漢飛不說話,便解答道。
絲帛用於書寫的時間很早,《墨子·天誌中篇》中記載“書之竹帛,鏤之金石。”
西晉成公綏說寫字時“動纖指,舉弱腕,握素紈,染玄翰”,其中提到的“握素紈”表明晉代絲帛仍是當時的書寫載體。
那時候,民間窮人多用竹簡,廉價紙張出現後改用紙書寫。
絲帛質地較軟,但用於書寫時要施以膠漿,否則書寫時會洇。
古時候,絲帛多貴呀!老百姓自己穿都舍不得,隻穿麻布之類,誰會拿絲帛來寫字?那不是暴殄天物嗎?
彆說普通的老百姓了,哪怕是有錢人練字,也舍不得用絲帛呀!
正所謂貴縑帛,賤紙張!
就連唐人懷素都在芭蕉上練字,宋人歐陽修在沙地上練字等等。
因此,也就是紙張發明之後,書法家、畫家才大量湧現出來。
大家很少聽說過晉朝以前的書法家跟畫家吧?
由此可見,書法的普及繁榮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便宜的紙張大量產出。
“這還是熟紙,可見寫這卷《黃庭經》的人應該不窮。”沈世傑也跟著分析。
“熟紙和生紙是怎麼分的?我一直沒搞懂。”黃強問道。
馬漢飛“熟紙就是進一步加工處理過的紙張,就像我們現在的拋光等。”
以前有錢人用的紙張也是經過深加工的。
未經過處理的帛、紙,叫“生綃”、“生紙”,生紙經過“砑光、拖漿、填粉、加蠟、施膠”處理,才變成“虛柔滑淨”的“熟紙”。
沒處理過的紙張,就是粗糙,沒有光澤。
……
經過一係列的分析、鑒定,大家可以確定,眼前的這卷《黃庭經》是唐朝,或者唐朝以前的產物。
那麼,就如楚健所說,即便不是王羲之的真跡,也一定是隋唐時期的摹本。
“還有呀!你們注意到這個印鑒沒有?”
李源有些尷尬地問道“寫的是什麼?”
很多印的字,他根本看不懂。
馬漢飛“秋壑珍玩,好像是……”
他微微皺眉,一時間沒有想起是誰的印鑒。這是一個重要的鑒定依據,屬於收藏印鑒。隻要搞清楚這個印鑒是誰的,就能確定作品肯定是那個人之前就有了。
“有點耳熟,但忘了。”沈世傑也搖頭道。
實際上,剛才他就想問。
不記得不要緊,沈世傑拿出手機,查起來。
現在科技就是發達,查資料是不費吹灰之力。
這時候,楚健說道“晚宋賈似道的印鑒。”
由此可見,這卷《黃庭經》最起碼也是宋代的。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