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好啦!那時候為了創彙,一些出口的東西幾乎是不計成本的,實際製作成本已超過售價的幾倍。”沈世傑開口道。
黃強:“不可能吧?那時候國家本來就窮,還虧本出口?”
楚健:“那時候缺外彙呀!隻要能創造外彙,虧點國內的資源和勞動力,那也是在所不惜的。”
“好吧!”
其實,黃強他到現在都還不懂,當時外彙對國家的重要性。
那時候,瓷器廠的職工為了給國家創外彙,不惜一切代價及成本,團結一心就是把瓷器做的最好,做到極致。
楚健曾聽說,當時的一個彩盤出口價是28美元,實際製作成本已超過這個價格的幾倍。
“你們看,這彩盤也是創彙時期的物件,一眼就能看出來。”馬漢飛又拿起一個瓷盤說道。
那是一件粉彩博古八寶花卉紋盤。
此盤整體造型優美,器物比較規整,瓷胎潔白細潤,盤身所繪畫的花卉紋飾很流暢,構圖飽滿,顏色搭配成熟自然,釉麵溫潤細致,胎質乾老,包漿自然渾厚,修足也比較規整,底部寫中國景德鎮製款。
“都不值錢嗎?”小莉詢問道,有些失望。
沈世傑:“可以留著收藏,現在不怎麼值錢,以後就不好說了。”
這畢竟是花大成本生產出來的精品,藝術成分還是很高的,就是缺了點曆史沉澱,讓它們下去沉澱、沉澱,肯定有所作為。
楚健也拿起一件,同樣是個盤子,但這是青花的。
“這盤子是明末的……”
還沒說完,沈世傑和馬漢飛就立即湊過來:“我看看。”
“崇禎時期的,屬於細瓷,還不錯。”馬漢飛說道。
大家都知道,崇禎帝是大明最後一位皇帝。
一直以來,民間有“國盛瓷旺”“國衰瓷敗”的說法。
把瓷業的發展與國運興衰必然的聯係在一起。但這樣的說法其實有些牽強,聯係是有的,但不是必然。
明代崇禎的瓷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
這個時期由於政局動蕩,景德鎮禦窯廠無所作為基本處於停燒的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傳世器物裡難以見到官窯款。
崇禎青花跟所有青花都不一樣。
這時期的產品胎好、釉好、工藝好,被學界譽為“崇禎青花瓷”,擺脫了以往繁縟的風格,趨向清麗舒朗,相對的收藏價值也很高。
崇禎朝開創了類似中國畫中淡墨水彩的皴點法用筆,畫麵極富詩意,一直影響到清初,內容以寫生畫為主,大量采用變形、誇張或簡筆手法,畫麵筆意豪放,無所拘束。
“確實不錯,值八十萬到一百萬之間。”沈世傑給出一個估價。
這估價一出,阿武的妹妹和老媽都激動起來。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