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玉東西還可以。”沈世傑笑道。
黃強和梁讚懵了下,玉就玉,加個“東西”上去,怎麼聽著就怪怪的。
“玉碗吧?不過,這玉碗怎麼這樣?不夠圓呀!”黃強問道。
確實是不夠圓,隻見眼前的這個玉碗,碗口是呈橢圓形的,而非平時大家看到的正圓形,也正是如此,讓人感覺有點奇怪。
楚健:“它就叫玉東西,或者東西杯,準確說,它是杯,古代喝酒用的器皿之一。”
黃強:“……”
古代就這麼標新立異嗎?
誰家的杯子長這樣的呀?
中國人喜歡喝酒,是從古代就開始了的,也就誕生了各種各樣的酒器,從最早的青銅爵開始,到犀角杯……
在唐代還是以觥器為主體。
唐代的觥的樣式有角的型,但是不像兩漢前的觥杯而有多方借鏡,像著名的瑪瑙羊首杯或是創新彆致的酒船。
酒船名稱出現於南北朝,其近緣似耳杯,或曰羽觴,在曲水流觴中,耳杯已經有了酒船的意象,而”觥船”指的是罰杯。
宋代之後,喝酒的酒器就豐富起來了。
“它是杯?”梁讚也十分驚訝。
“很奇怪嗎?現在有些杯子不是更加稀奇古怪?”
“好吧!”
是他有點大驚小怪了。
“這件玉東西挺不錯的,器體以波濤洶湧的海水為底紋,以浮雕技法裝飾海八怪紋飾,海馬、海象、人魚、蝦蟹等各色海獸、魚類奔逐其間,岸邊一童子手持釣竿,釣向人魚。
浮雕的場景奇特,場麵緊張生動,玄妙壯觀,有道教神仙用品器物之寄托紋飾。
從它的紋飾等方麵來看,應該是宋代的。”楚健鑒彆道。
玉東西在宋代為古酒器之耳杯或長杯,並且當做勸杯用。
這在兩宋詩詞中得以體現。
比如周紫芝《南柯子》:蟬薄輕梳鬢,螺香淺畫眉。西湖人道似西施。人似西施濃淡、更相宜。畫燭催歌板,飛花上舞衣。殷勤猶勸玉東西。不道使君腸斷、已多時。
楊澤民《望江南》:尋勝去,驅馬上南堤。信腳不知人遠近,醉眠猶勸玉東西……
等等
“兩宋至今,實物已經相當稀少,故宮好像收藏了一件吧?”沈世傑問道。
楚健點頭:“沒錯!故宮是有一件,是鹿紋的,這是海八怪。”
“海八怪是指這些?”黃強以前就聽說過海八怪,但具體指什麼,他就不甚了解了。
隻是聽說,自隋以來,多次征高句麗或小日子因大風失利,造成人們恐懼大海海怪,因此有海八怪的傳說誕生。
另外,元代數次東征小日子,也是失利告終,而著名的元代瀆山大玉海及刻畫了類似的海怪故事。
馬漢飛點頭,回應了黃強的話。
“值多少錢?”梁讚問道。
他心裡,有些期待起來了。
馬漢飛告訴他,前些年香江那邊拍賣過一件差不多的,拍出375萬的高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