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玉版十三行”也遺失了。
流傳下來的刻本為宋代根據真跡上石的拓本,包括“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兩種,其中“碧玉版本”較好,而白玉版本嘉慶三年毀於乾清宮火災。
“你看到它毀了?”馬漢飛反問道。
沈世傑想起了在九龍看到的那塊牌匾。
是呀!根據記載,“貞度門”也毀於火災。然而,它的牌匾卻保存下來。
那麼,誰又能保證其他的寶物沒有保存下來?
宮裡麵的很多寶物,有時候會莫名失蹤。
失蹤的那部分,總得有個理由吧?
於是,一把火就抹去了痕跡,說是毀於火災,無從查起。這樣的手段,從古到今,屢試不爽。
隻見眼前的這麵白玉版《洛神賦十三行》的筆劃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剝落處有刀刻的痕跡,可知是一種翻刻本。
“這東西很珍貴嗎?”何公子問道。
他對家裡的這些收藏品珍不珍貴完全沒有概念。
楚健點頭:“嗯!價值連城。”
“那是這白玉版的《洛神賦十三行》貴一點,還是雞缸杯貴點?”何公子詢問道。
“雞缸杯上一次拍賣是2.8億人民幣,《洛神賦十三行》從稀有度來看,肯定是比雞缸杯更加珍貴,但拍賣價就不好說了。”沈世傑想了想,模棱兩可地說道,
他確實不好說。
因為《洛神賦十三行》還沒在拍賣市場出現過,沒有參照。
何公子告訴楚健等人,今年他生日,家裡準備讓他在藏寶室裡麵任挑一件寶物,所以他想問問楚健等人的意見,哪一件比較好。
黃強等人直呼好家夥,拿這種寶物當生日禮物。
果然是財大氣粗,有底蘊呀!
“那樣的話,還是雞缸杯和宋代汝窯筆洗更保值點。”沈世傑提醒道。
馬漢飛有不同意見,搖頭說道:“還是那幅黃公望的山水畫更值錢。”
黃公望是元代的著名畫家,也是“元四家”之首。
“元四家”分彆是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
他的作品,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最出名的無疑是《富春山居圖》,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國寶級文物。
就這名頭,即便不懂欣賞的人,也應該知道其中的分量。
在繪畫風格上,黃公望崇尚自然,講求寫意。他注重師法造化,常常深入自然,細心觀察自然界在風、霧、雨、雪、空氣和陽光下的變化,捕捉四季不同的景色,探究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靈性。
眼前的這幅畫,就如行楷一般有放有收,看似一氣嗬成,但又非草草行事,畫之靈動、灑脫皆發於筆端,又出於胸次,似乎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幅畫比雞缸杯還值錢?”
馬漢飛:“如果拿去拍賣,我認為不會低於3億。不過,這種級彆的寶畫,誰舍得拿出去賣呀!”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