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帥哥、美女,儘管挑,一本5000元。”老板走過來,露出“和善”的笑容,自認為很親民。
一本5000元說貴也行,說不貴也行。
因為這些奏折都是真的。
沈世傑他們懷疑,攤主根本不知道這是真的奏折,否則不可能隻要5000元。
要知道,這些擺攤佬,假的都敢漫天要價,更彆說是真的。給他們真貨,他們敢開口要多少萬,單位絕對是萬,而不是千。
事實上,攤主還真不知道這批貨是真的。
他也是今天才拿到,然後就擺出來了。而且,他擺出來的時間還很短,估計也就是十來分鐘的樣子。
否則,這古玩市場肯定不止楚健他們幾個識貨的,人家早就掏走了。
“老板,便宜點,我們幫你包了。”
還是王媽媽砍價。
既然楚健說是真的,那全買下來也不過分吧?隻要價格不是很貴,這東西怎麼也有收藏價值,不至於一點都不值錢吧?
哪怕是“安折”,肯定也會有人樂意收藏。
退一萬步講,暫時找不到買家,自己收藏一些年也可以。
至少,連王媽媽都覺得不會虧。
攤主一聽,頓時眼睛亮起來,搓了搓手,發現自己搓手好像不太好,趕緊把手收起來,插進褲兜裡。
他滿臉微笑:“全包了?那可以呀!給你們一個優惠價,一本4000元。”
王媽媽:“老板,那你就沒誠意了,我給個價,一本200元。”
“妹妹!你這砍價也太厲害了,都砍到大動脈了。我再給你優惠1000元,真的最低了。你看,這些奏折,保存得多好呀!
跟你說,奏折這種寶貝,一般人是接觸不到。我這運氣好,剛好有渠道,人家是首都……”攤主開始吹牛。
反正又不用交稅,吹一下怎麼啦?
至於信不信,那是你們的事,我反正就是這麼說。
隻有楚健、沈世傑等人清楚,奏折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接觸到的,以前有專門的機構管理這些“文物”。
奏折的總數今已不可考,但近代流失嚴重。
就拿清代的奏折來說,清代奏折分存內閣大庫和存方略館庫的軍機檔。
軍機檔黴爛損失,古物南運,流走台島,現存大部分在故宮博物院,屬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
奏折在明清之前一直都藏在深宮之中,即使建國後,也比較少奏折流出民間。
因此,其收藏價值比較高,但普通人又比較難得到,所以在收藏市場這奏折類的藏品交易比較少,因為總量不多,很多藏家都隻是擁有少數,然後自己珍藏,不舍得賣。
現如今,民間奏折收藏主要來源於1922年北洋曹琨賄選以廢紙名義,出賣存放於故宮午門外朝房內的明永樂至萬曆年間的檔案。
在這不久以後,再次出售明崇禎以後包括清順治到宣統年間的一些檔案,據當時記有載約8000麻袋。
至於這位攤主,是怎麼機緣巧合下,弄到一批清代的奏折,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不管怎麼樣,既然遇到,肯定是要拿下的。
王媽媽還在努力砍價。
最後,攤主同意以500元一本的價格賣掉。
攤主自己也挺開心的。
畢竟人家是全包,擺了那麼多年的攤子,第一次遇到這麼豪爽的顧客。所以,哪怕砍價的時候,碰到極為難纏的王媽媽,他還是耐下心來,一點點跟王媽媽掰扯。
如果是平時,他砍價一分鐘,還不成的話,早就讓人走了。
這生意不做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