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好奇那枚銅幣,不禁問道:“楚哥,這銅幣什麼來頭?”
楚健將銅幣遞過去給他看。
銅幣現在已經用一張紙巾包著,以前那些人不識貨,也就不怪他們上手不當的做法,但東西落在了楚健手中,自然要做好保護措施,表現得專業點。
等回去,楚健還要弄個防水透明袋子裝著。
李維接過銅幣,沒敢直接用手接觸銅幣。剛才沈世傑都說了,汗漬對這種銅元、銀元等影響還是有的,最好不要不要用出汗的手直接拿。
他將銅元的兩麵都看了一遍。
銅元是紅銅材質的,正麵中央鑄滿文“寶桂”,外環鑄“光緒元寶”及珠圈,上緣鑄“廣西省造”下緣鑄“每元當製錢十文”,左右兩側各鑄一“梅花星”。
另外,它的背麵中間為龍圖,俗稱“飛龍”,外環珠圈,上緣鑄英文紀地“廣西”,下緣鑄英文紀值“十文”,左右兩側各鑄造一“梅花星”。
楚健告訴他,清朝光緒年間,貨幣混亂,各省自己玩自己的。
“那時候,正值銅元泛濫,民間折價使用,十文銅元減至八折、七折不等。各省為維護本省利益,往往禁止它省銅元流通,致使一國之幣不能暢行一國之內。且各省銅元,成色參差,形製各異,幣製紊亂。”
為整頓幣製,清政府頒布“整頓圜法章程”,限製各省鑄額,確定銅元成色、形製,令天津戶部造幣總廠鑄造名為“大清銅幣”的新式銅元,並由戶部將新幣祖模頒發各省,仿效鑄造。
“這枚廣西省光緒十文銅元,剛弄出樣幣,還沒來得及大規模鑄造,就被叫停、裁撤。
所以呀!它就隻有樣幣,存世量極其稀少。據傳,樣幣最初是有十來枚的,但傳下來的隻有幾枚,珍稀程度可想而知。”楚健說道。
準確來說,這枚銅元此前流傳有序的隻有四枚。
銅元專家鄔德華先生藏有一枚。僑居魔都的德國籍銅幣收藏家漢南先生藏有一枚,其餘兩枚都在博物館。
如今,又多了一枚。
李維和何大柱雖然不懂古玩,但一聽存世量就那麼幾枚,都懂它的含金量。
物以稀為貴嘛!
這一準則,不僅僅適用於古玩行,其他行業同樣適用。
“是嗎?為什麼我搜到的不一樣?”李維在手機上搜索,瀏覽了幾條相關信息,貌似和楚哥剛才說的不符。
首先是存世量上,看拍賣信息,都不止幾枚了吧?
其次,這種銅幣成交價就二十來萬,好像楚哥也沒得賺呀!難道這次楚哥大發善心?不掙錢啦?
沈世傑嗬嗬一笑:“你看到的是普通版,這是有飛龍的,屬於稀有品種,看到嗎?兩者可謂天差地彆。
不用懷疑,這枚銅幣要是放在拍賣會上,保管是百萬起步的。”
李維恍然,原來如此,難怪他說跟查到的信息不相符呢!
楚健卻笑著搖頭,跟沈世傑說:“世傑,你要不再認真看看?”
此話一出,沈世傑滿臉問號,他也懵了。
難道不對嗎?
看漏了什麼?
他隻好再次接過那枚銅幣,認認真真觀察、鑒彆。
看了一會,他還是沒發現問題,小心翼翼地詢問:“不對嗎?”
“當然不對,你看左右兩側的梅花。”楚健給出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