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那塊紫羅蘭料子,老吳就謹慎許多,不敢隨意根據自己的經驗動手,而是跟楚健等人討論,如何切割比較好。
在場的,也就老吳、李維、周若琳和楚健比較懂翡翠。
而能給老吳意見的人,僅僅李維和楚健而已。
周若琳雖然懂翡翠,但對如何解石不是很擅長,自然給不了什麼建議。
李維作為賭石領域的老油條,他自己平時也沒少解石,見解、經驗等都不差,所以有些話還是比較中肯的。
當然了,鑒於那塊紫羅蘭料子的珍貴,他給出的意見終究是保守一些。
“要不,先擦石吧?”李維說道。
擦石是最保守的解石方式。
翡翠賭石界,有擦、切、磨三種方式和手段。
而在行家眼中,擦漲不算漲,切漲才算漲!
擦石要訣在於霧底色的博弈,切石下刀如拆盲盒,磨石則給未知留餘地。真正的賭石高手往往擦石見綠便收手,將心跳留給下個冒險者。
這種方法相對保守,又稱“蛻皮子”或“擦皮”。
在擦石時,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擦拭部位。找到正確的位置不僅能提高解石的效果和安全性,還能有效避免因誤判而導致的損失。
“還有必要擦石嗎?”沈世傑哭笑不得。
擦石主要就是為了擦出一個小窗口,甚至隻擦出一層“霧”,然後就轉手出去。
可這塊料子,楚哥壓根沒想過就這麼轉手出去吧?那還有擦石的必要嗎?直接切就好了呀!
況且,這塊料子本身已經被切開,中間裸露出大量的紫羅蘭翡翠,還費那個力氣和時間去擦什麼皮?
如果是全賭料,那擦石還能說得過去。
沈世傑雖然不是專業玩賭石的,但也知道,擦石的順序通常遵循一定的邏輯:首先擦顢,然後擦枯,再擦癬,最後擦鬆花。然而,無論擦石的順序如何變化,其核心目的始終不變:通過擦石來尋找真正的綠色部分。
楚健也說道:“彆擦了,直接切,從這裡下刀。”
說著,楚健拿起地上的粉筆,在料子表麵劃了一條線。不劃線,他都懷疑老吳不敢隨便下刀。
老吳:“還是用這台機器?”
必須問清楚,對這種高品質的翡翠料子,有些人是堅持用古老的切割方式,拒絕使用現代切割機器的。
原因也很簡單。
如今,切石工作大多采用高效的玉石切割機,它能夠迅速而精準地完成切割任務。然而,這種機器切割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切割過程中,由於無法一眼看出玉石的優劣,且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切割是否應該停止。
比如,原石品質較差時,少切一點就少賠一點;而原石品質極佳時,切得太小則會造成浪費。
因此,仍有一些人選擇采用更為古老的切割方法。他們使用弓鋸壓沙,以緩慢而謹慎的方式鋸開石頭,以期獲取更準確的判斷和更高的效益。
沈世傑:“不然呢?”
李維向他解釋,對這種高品質的料子,有些人喜歡用弓鋸壓沙來切割,雖然麻煩點,但切壞的可能性低一些。
楚健讓老吳大膽切。
有了楚健這句話,老吳放心了。
他把料子放在機器上,調整好角度,固定好,刀口對準楚健剛才劃的那條線,啟動機器,切割繼續。
正常來說,在切石過程中,下刀位置通常在擦口處、顢上或是沿著鬆花和順裂紋進行。
然而這是一塊半賭料,也就沒那些計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