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清楚,既然楚哥這麼說,買下來肯定不會虧,是賺外快、發財的難得機會。
李富貴聽到有人接盤,自然樂意禮讓。
他向方茹做出一個“請”的姿態,自己後撤一步。反正讓他出錢的事,不要叫他就對了。他今天出來是為了賺錢的,不是花錢。
就算是花錢,他寧願花在按摩店、夜店,也不願意花在這種地方。
方茹可不管這是什麼地方,還是和人家討價還價,最後砍掉好幾千塊。看來,這裡也是可以砍價的。
“很快你會後悔的。”何大柱跟李富貴笑道。
這不是開玩笑。
他敢保證,不用一個小時,等這家夥了解那陶瓷罐子的真正價值,一定會後悔得腸子都青。
曾經有一個發財的機會擺在他麵前,他不懂得珍惜……
李富貴兩手一攤,表現得很灑脫,無所謂。
沈世傑瞥了他一眼,說道:“這是冬青釉太白罐,清代早期的物件。”
太白罐的整體器型為圓口、短頸、圓肩、垂腹內收、圈足。整體器型比較小巧,一般在十幾厘米左右大小,比一般的瓷器罐子小很多。
“怎麼看出是清代早期的?”何大柱挺佩服這些鑒定師的,居然能用肉眼看出一件東西的年代,太厲害了。
沈世傑解釋:“清代早期太白壇器型整體修長,口部和圈足都比較小,口部略微撇口,垂腹內收。
你看,就像這件,器型修長、口足都比較小,符合清代早期太白罐的特征。”
他表示,清代中期以後太白壇器型開始口部比較大,撇口幅度也比早期的更誇張,腹部變成鼓腹,圈足更大,太白壇整體器型也變大了,不再那麼小巧秀氣。左右大小,凸顯文房的屬性,器型有模仿早期的趨勢,但是整體沿襲中晚期太白壇器型。
而冬青釉則是一種青釉瓷器品種,始創於明代永樂年間。
明代永樂、宣德、嘉靖年間均有燒製,但釉色略有差異,如永樂時期釉色青中閃綠,宣德時期深淺不一,嘉靖時期呈蒼青肥厚。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繼承並發展了這一工藝,所製冬青釉瓷器釉質細膩,工藝水平較高。
其釉色青中閃綠,釉麵肥厚瑩潤,色澤青翠欲滴,因與冬青樹葉顏色相近而得名。
它以鐵元素為主要呈色劑,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製而成,屬於青釉的一種,色澤介於豆青和粉青之間。
沈世傑拿出手機,對著那件太白罐拍了一組特寫照片,發到其中一個古玩交流群裡,讓大家鑒賞、鑒賞。
很快,就有人問能否割愛,還報價了。
“三十二萬賣不賣?”沈世傑問方茹。
方茹立即點頭:“賣,拜托沈哥了。”
李富貴:“……”
啥子?
這就有人出三十二萬買了?怎麼聽著那麼假呢?不會是劇本吧?
然而,當看到沈世傑在微信裡麵收了錢,然後轉手就轉給方茹,他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不管是不是劇本,人家錢已經落袋了呀!
此時,李富貴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