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中國好像不流行這種形象的吧?那不是西方的嗎?”
羽人,說成鳥人也沒毛病,都是有翅膀的。
在他們印象中,那不就是西方所謂的天使嗎?中國古代也有這種神話?
楚健給何大柱等人科普:“我國古代也是有的,無論是《山海經》,還是《楚辭》等典籍,都有羽人的記載。”
《楚辭·遠遊》:“仍羽人於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中注釋:“人得道,身生毛羽也”。
《山海經·海外南經》中同樣有關於“羽民”的記載:“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
在中國古代的文獻記載中,羽人雖然也是天界的一員,但地位沒有西方天使那麼高。在天界,羽人是低等的“打工人”,負責接應剛飛升的仙人,打打雜什麼的。
雖然是“天界花式打工人”,但羽人誕生的根源,是人們對於鳥類圖騰的崇拜。
實際上,鳥圖騰崇拜,在我國淵源很早。
遠古許多氏族則以鳥類為名,如少昊部就有鳳鳥氏、玄鳥氏、青鳥氏、丹鳥氏等,著名的如商族“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從民族誌看,南方古代民族中,越人的圖騰標誌主要是鳥,按習慣,越人航海時,每遇厄難,拜求祖先圖騰——鵅鳥,以降福祉保佑他們。
早期羽人見《山海經》載,實指“殊方異族”,而並非修練得道的神仙,是作為簡單的原始崇拜,把對鳥類的崇拜和人類自主性複蘇對自身的膜拜結合在了一起。
戰國末年,隨著神仙方士集團的形成,古人逐漸將神仙想象為全身長滿鳥毛的羽人形象,並把“羽人”與飛升成仙的信仰聯係在了一起。
東漢末期,道教誕生,神仙體係被納入道教思想,而道教的世俗化,也使神仙從與世隔絕、長相怪異的羽人形象向凡人形象過渡的曆史進程加快。
“漢代,有不少羽人玉雕,它們的形象通常是作側身屈臂蹲坐。粗眉,高勾鼻作喙狀,嘴微張,半環大耳,頭頂有扉棱狀高冠,頂後部用掏雕的技法琢出三個相套的鏈環。
膝彎曲上聳,腳底板與臀部齊平。腰背至臀部雕刻鱗片紋,兩側雕有羽翼,腿部雕出羽毛。”楚健跟大家說道。
接下來,李富貴又帶楚健他們去看了好幾家,均沒有收獲。
其中一家又是一個婦女在家,跟李富貴似乎也有道不明的關係。
好家夥!
長得挺醜,但沒想到是婦女之友。
“老李,小心點吧!以後要是讓人家老公捉奸,你就慘了。”沈世傑半開玩笑道。
李富貴嘿嘿一笑:“她們是寡婦,有老公的我才不去搞,容易出事。”
這……
眾人無言以對。
寡婦收割機?
在李富貴心中,寡婦才是最好的,一方麵是不會有捉奸的風險,另一方麵是不用負責,多好呀!
你們是體會不到寡婦的美妙。
就在這時,楚健他們路過一家餐廳,裡麵傳來爭吵聲。
“我們也是中國人,就不能看在同胞的份上,給我們免單嗎?”其中一人振振有詞地說道,還“公開”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