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乾脆也彆拍了,我們木棉花一百萬收,怎樣?”
嗯?
王經理的警惕心瞬間提起來。他太清楚這個人的鑒定能力了。來之前,他們顧老再三叮囑,千萬千萬不要小瞧楚健。
“咳咳!還是拍賣吧!楚先生,您就彆惦記我們這些蚊子腿肉了。”王經理苦笑道。
好吧!既然這次合作舉辦拍賣會,楚健也就沒撿他們的漏。
他坦白道:“這件黃楊木濟公像應該是清代的,而非明代。”
濟公大家都不陌生,曆史上的真實人物,被尊稱為活佛,傳說也是降龍羅漢的轉世之身,在民間的名氣極大。
濟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癲,實際上卻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
他懂醫術,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症。他曾經帶著自己撰寫的化緣疏,外出募化,修複被火燒毀的寺院。而且,還經常遊訪市井,拯危濟困,救死扶弱,彰善懲惡。
“這是濟公像?不對吧?”柳總皺眉。
這跟她印象中的濟公形象相差甚遠。
她的印象中,濟公應該是: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的確是濟公像,但有點顛覆了傳統的形象,很少見。”楚健說道。
眼前這尊濟公木雕像顛覆傳統形象,以儒雅文官之姿呈現:頭戴方巾,手握長帶,目光如炬。
匠人以嶙峋瘦骨傳遞苦修精神,嘴角似笑非笑凝住"非僧非俗"的神韻,斑駁包漿十分厚重。
造像高32厘米,正襟危坐的濟公頭戴四方平定巾,身穿寬鬆的僧服,右手搭於座椅之上,左手握著腰帶,腰帶係得極高,幾乎到了胸前,打結後垂下的長帶讓造像多了靈動飄逸感。
楚健跟他們講解,在明朝,絲綢腰帶被稱作“大帶”,使用時係在腰間,多餘垂於末端的部分稱為“縉紳”;縉紳的長短成為區分身份的重要標誌,地位越高,縉紳就越長?。
匠人用誇張手法突出濟公的嶙峋瘦骨,是對佛教苦修傳統的延續,也是對士大夫“豐肌秀骨”審美範式的顛覆。
“濟公的麵部尤為精妙:雙眉微蹙,眼球凸顯,目光如炬;鼻梁高挺如峰,嘴角似笑非笑,額頭與嘴角的皺紋將‘非僧非俗’的濟公形象凝於方寸之間。
造像既有市井瘋癲之態,又透出悲憫眾生的禪意。
從造像的後麵可以看出濟公坐的是明代的經典圈椅。”楚健接著說。
這尊濟公像中,有很多明代的元素。
或許也正是如此,被保利的鑒定師鑒定為明代的物件。
“清代的不是比明代的更不值錢嗎?”柳總提出一個問題。
這問題,就連王經理也很疑惑,搞不懂。按理說,古董這東西,時間越久、越老、越值錢。
“那得看雕琢它的人是誰了。像字畫,近代張大千的畫作比大部分古代畫家的作品都要珍貴。”楚健笑道。
這麼一說,柳總和王經理都懂了。
“所以這是名家雕琢的?不知道是哪位名家。”王經理忍不住好奇問道。
他對自己公司的鑒定師也有點無語,鑒定得太不細心了吧?差點錯過了好東西,給公司造成損失。
喜歡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請大家收藏:()頭號鑒寶師,老板娘絕色傾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