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煉成神!
這時,一旁的孔經平見百裡雲二人都是眉頭緊皺,笑了笑,對孔懷德道“懷德,你這個‘人’字太寬泛,能否再加一個字?”
孔懷德見孔經平開口,點頭道“師叔之言極是,我也正有此意,隻是怕師弟們誤會我看輕他們,故而未曾加字。”
說著,又看向二人道“既然師叔開口,那就兩覆一射。你們注意了,這第二個字便是‘刀’。”
孔經平聽到這個字,已知他所覆之物是什麼,讚許地點了點頭。
孔懷德見到孔經平露出讚許之色,也謙虛地躬身致謝。
原來孔懷德這次覆的字是“雞”,他說出的那個“人”字,取得是周禮春官中雞人的典故。
這題雖隻有一個“人”字,看似寬泛,不過因他第一題覆的是論語,此書是眾弟子記錄孔子言行之書,主角自然是孔子。
而按照慣例,一人出三題,三題之間應是相互關聯,而且層層遞進。
百裡雲他們隻要順著這個思路去分析,自然就會明白,第二題必然會與孔子有關。
雖說與孔子關聯之事甚多,但是根據遞進關係,此物與孔子的關係肯定會比論語更重要。
而若談及孔子,都知道孔子一生致力恢複周禮,再加上他覆了一個人字和現場之物,其實答案也就差不多了。
當然若僅僅隻是如此,孔經平也不會讚許他。
因為這隻能算心思巧妙,而儒家書院從不乏聰慧之人,根本不值得稱讚。
孔經平之所以稱讚他,是因為他這題不僅要二人通過思考,明白孔子誌向,而且還以周禮勸解二人,可謂一舉數得。
不過百裡雲和百裡啟雖都是博學之人,但對儒學精義,特彆是對孔子的理解,又怎麼能有孔經平這樣深,所以儘管孔懷德添了一字,二人仍覺得範圍極廣。
“喔喔喔”
這時,恰好有一隻下蛋的母雞叫著走了出來。
百裡雲見狀,立時想起論語·陽貨中,關於“殺雞焉用牛刀”一句,猜到“刀”字應指的就是此句之中的刀。
心中已有了答案,隻是一時拿不準到底是牛還是雞,因為這個人字畢竟與這兩者都有關係。
突然,他想到孔子最推崇周禮,而周禮中有雞人一說,立時明白過來。
當他在想用何句來射時,突然聽到百裡啟的聲音道“孔師兄,我射‘塒’,不知可否?”
百裡雲聞言,知他已經猜出了答案。
因為這個“塒”字,覆的應是詩經·君子於役中的“雞棲於塒,日之夕矣”一句,射的正是雞。
孔懷德聞言,微微點頭道“不錯,你這一射甚為準確,沒想到你身為宗派之人,對詩經也如此熟悉,甚好!”
百裡啟見孔懷德稱讚,連稱不敢,同時又朝百裡雲瞟了一眼。
他見百裡雲一臉淡然,也忙收起喜悅之情,平靜地看向孔懷德。
孔懷德原本對百裡啟還有些成見,此刻見他反應靈活,又通曉詩經,對他也有些改觀。
隨即又看向百裡雲,見他一臉平靜,絲毫沒有因百裡啟追上而有焦躁情緒,也滿意地朝他點了點頭。
“接下來的第三題,你們兩人可以找兩個同伴相助!”
孔懷德見二人一臉疑惑,又笑著解釋道“這並非我小看你們,主要是為了公平。”
“因為第三題涉及易理,你們兩人入門不久,易理上的造詣有限,推測的難度太大。”
“但若不出此題,又不符合射覆之題,所以我采用折中之法,二位師弟切勿誤會!”
百裡雲二人聞言,知道孔懷德僅說了明麵上的話,其實他應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想看他們兩人為人處世的能力。
因為但凡成大事者,必有一批誌同道合之人相助,不然隻憑匹夫之勇,最後隻能是身死道消。
特彆是當今的儒家書院,一直以實現孔子遺誌,弘揚仁政為書院宗旨。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要求自身才學過硬外,更需一批有誌之士鼎力相助,不然這一目標可能就是水月鏡花,無法實現。
二人明白這層意思後,都不由地朝自己熟識之人望去。
這時,上官傑笑著對百裡雲道“百裡兄,不知我是否有這個榮幸?”
百裡雲聞言,急忙走過去,拱手行禮道“能得上官兄相助,正是求之不得!”
上官傑連連謙讓,隨即又看向孔秋雨。
“上官師弟,若是你邀請孔師姐,這場比試也就不用比了吧!”
突然,一個粗獷的聲音響起。
百裡雲循聲望去,隻見一個身材魁梧,一身肥肉的少年站在百裡啟身旁,笑嘻嘻地看著上官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