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以他通靈境的靈力,怎麼可能瞬發五十道劍意?”
“以這樣的靈力消耗,他根本就不可能持續攻擊?”
百裡雲發現自他領悟到五行之力的差彆後,少年的劍意又再次增強。
雖然這次境界沒有提升,但是在這麼多劍意的攻擊下,百裡雲感覺對付這個少年,比對付一個羽化境的人還要累。
“從外表上看,劍招沒有任何變化,難道又是靈力的問題?”
百裡雲仔細觀察那少年的劍招後,發現並無任何變化,便又想到了靈力上。
想到這,他又故意露出一個破綻,承受了少年一道劍氣。
“這裡麵依然還是火屬性的靈力,並無其他變化!”
“不過這靈力比之前強了不少,但是他的境界並未提升,靈力不應該有變化啊!”
百裡雲一邊躲閃,一邊感受著少年的靈力。
這時,少年的攻擊似乎也緩慢了一些,好似在等他思考。
百裡雲發現少年的變化後,心中也是一陣奇怪。
“難道這一次的變化,這少年無法施展出來,所以才給時間讓我思考?”
百裡雲默默想著,手中的劍意也故意慢了一拍。
果然,少年的劍招又慢了一些,但是攻擊力卻更大了。
“是蓄勢嗎?”
“但是蓄勢也不可能增加一倍的攻擊,難道在蓄勢裡麵還有什麼玄機?”
百裡雲想到第一次領悟出來的是守禮,守禮重在心敬,這是禮的心理表現。
第二次領悟到的是五行之力的區彆,應該算是禮有彆,這是禮的功能表現。
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與禮有關的呢?
百裡雲反複試探,不停思索,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那少年似乎也失去了耐性,劍招不僅急如電,快如風,而且劍意威力也是大增。
“這不合理,他的靈力沒有補充,怎麼能持續這麼久?”
“咦,難道禮的第三重意思就是養?”
百裡雲突然想到,曾在白玉世界的聞道廳中,見到過荀子的禮論,其中講到禮的起源。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
“先王惡其亂也,故製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
荀子這話的意思就是說人性本惡,心中欲望過度就會引起混亂,所以先王才製定禮儀,滿足人們的欲望和要求。
“若禮有養的功能,而禮屬火,木為源。隻要我以木之氣引出火之氣,這樣就是以木養火,想來火之氣就會比先前強大不少。”
百裡雲想到這,立時將火屬性的靈力逼回心臟。
隨後又從肝臟中引出一絲木之氣,接著再從心臟中引出一絲火之氣。
“呼!”
他的丹田內好似竄起一絲火苗,順著禮通天下的劍招激射而出。
“轟!”
一聲巨響,少年身形疾退。
少年看了百裡雲一眼後,將長劍收起,沉聲道“好,你已領悟禮之三義,此關已過!”
百裡雲聞言,急忙行禮致謝。
那少年還禮後,身形又緩緩消散。
百裡雲見此關難度比仁山之時強了不少,猜想禮山下一關的考核必不會輕鬆。
他本準備先行調息,然後再出發,沒想到突然射來一道白光,隨後百裡雲就發現他身處一個書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