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知縣沒有誇大自己,當二人來到糧倉臨時搭建的大灶前時,餅子都壘成了小山高。
李青要來一個麻袋,便開始往裡裝,一邊,知縣欲言又止。
“想說什麼說就是了。”
“永青侯爺,紙包不住火,城中百姓很快就會得悉,並且會烏泱泱地來要飯……”知縣哀歎道,“不患寡,患不均。之前下官一毛不拔還好,如今既然開始賑災了,就不能隻賑城外的百姓,否則,立時就能民變。”
知縣說道:“其實,現下城中的百姓還沒到山窮水儘之時,可這並不妨礙他們吃著碗裡瞧著鍋裡。”
“一起賑。”李青說。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啊。”知縣苦笑道,“糧倉囤放的糧食是不少,可架不住百姓更多啊。”
“你做了十幾年的知縣,也是大地震的親曆者,災民幾何,糧食消耗幾何,當有個大概預估。”李青說道,“你就直接告訴我,能撐多久。”
“最長十五日。”
“那就十五日,十五日之後,我保證會有糧食補充進來。”
“萬一……”
“沒有萬一,這種事上能開玩笑?”李青安撫道,“你不過是個知縣,我可是永青侯,你覺得我會放著好日子不過,拿著李家至今積攢的名譽去豪賭?如若沒有絕對的把握,我還不如在家享福呢。”
知縣想了想,確是這個理兒。
“下官相信永青侯爺,不過……”知縣認真道,“下官必須要提醒您,這裡是災區,這裡的百姓是災民。古人雲:倉稟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災民可不會講道理,甚至都不是人了,能吃上飯,下官是知縣老爺,吃不上飯,下官就是殺千刀的狗官。哪怕是您,哪怕朝廷……也震懾不到他們。”
“現在這情況,下官勉強還能鎮壓的住,可一旦災民進城……隻會有兩個結果,要麼讓百姓吃上飯,一好百好,要麼……下官腦袋掛起來,全城暴亂。”
知縣神色凝重道,“恕下官冒犯,屆時哪怕是你,也一樣無法幸免,隻會與下官一樣的下場。”
李青微微點頭:“我不是養尊處優,不諳世事的年輕人,你說的這些我自然知道,我不會死,你按我說的做,也不會死,信我否?”
“唉,除了相信永青侯爺,下官還有彆的選擇嗎?”
知縣苦澀一笑,“哪怕您不來,終究還是要走這條路,隻是早一步晚一步的問題,如您之前所說,下官逃不掉,隻能與華縣共存亡,隻是……下官也不想死,下官也想活啊。”
“嗬嗬……放心好了,不會讓你死的,你死了我會更累。”
說話間,李青將裝滿餅子的麻袋背在身上,道,“與我一起來的那個李太醫,對預防瘟疫一事上非常擅長,要配合他的工作。”
“是。”
李青調整了下麻袋,問道:“糧食告罄之前,你可否能應付湧進來的災民?”
“還是那句話,有糧食,下官就是知縣老爺!”
“好!”李青說道,“隻要你言行一致,此件事了,少不了你的好處。”
言罷,不管知縣作何反應,揚長而去……
背著一個麻袋,比背著一個人速度快了太多,沒一會兒,李青就到了之前給他指路的區域。
然後開始挨個分發……
“一人一個,吃了進城,城中知縣老爺正在賑糧,進了城就能活……”
奄奄一息的災民拿著分到的餅子狂啃,仿佛在吃天下間最美味的食物。
片刻間,便全都解決了,接著,眼冒綠光的盯著李青,準確說,盯著他扛著的麻袋。
李青沒有心慈麵軟,直言道:“進城才有飯吃,不想餓死,就進城。”
“路遠,再給一個吧。”給李青指路的老人祈求道,“俺們都好久沒吃東西了,沒力氣啊。”
李青默了下,又給每人分發了一個,道:“知道咋進城吧?”
“知道知道,縣城那麼大,好找。”
“俺進過城,知道怎麼走……”
“大老爺,能再給一個嗎?”
人群嘈雜,說話間,就又給消滅了第二張餅子。
沒人給自己留餘,不知是太餓了,還是怕不吃進自己肚子裡,就會落入彆人之口,孩童沒啃完的餅子,也很快被爹娘給解決了……
李青心中五味雜陳,一言不發,扭頭便走。
接著,李青又去了之前就發現過的災民聚集處,挨個發餅子……
不幸中萬幸的是,地震雖大,破壞了道路,甚至諸多地方地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可災民大多都還是知道如何進城。
災民不進城,主要是怕被城裡的老爺打殺,卻忽略了地震如此猛烈,城裡的富家老爺根本沒時間招募打手,去對付他們。
這也不能怪災民,曆來天災,富家老爺鮮有被百姓劫掠的例子。
慣性思維下,才造就如此一幕。
不然,華縣知縣再有能力,也阻擋不了大量百姓進城。
不過現在得知知縣老爺正在賑災,進了城就有飯吃,就能活,災民自不會再猶豫,沒一個人懷疑李青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