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此,全都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長歎一聲,釋其弓矢下馬,向東南江都方向再三跪拜,仰天號哭道臣力儘兵敗,沒有辜負陛下,天地神隻,實所鑒察!
遂甘心就縛。竇琮於是大勝,儘收屈突通兵馬,還師歸報劉文靜。因屈突通曾殺唐公家僮,劉文靜不敢自作主張,使人押送長安。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九日,李淵率軍攻入長安,擒代王楊侑。
四日之後,李淵宣布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代王楊侑為帝,是為隋恭帝。楊侑到此地步隻得依從,於是即皇帝大位,改元義寧,大封功臣。
遂下詔旨,拜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
李氏父子儘掌兵權,由此完全控製關中局勢。
就在此時,劉文靜使人送來捷報,並押送屈突通入朝。李淵下階親釋其縛,就而問道淵向慕高賢,將軍何其來遲?
屈突通哭道末將未儘人臣忠節,喪師辱國,使本朝蒙羞,愧對代王,尚恨其早!
李淵讚道公真是隋朝忠臣良將也。
便將屈突通釋放,奏請恭帝授以兵部尚書,封蔣國公,為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唐王收降屈突通,便使其到河東城下,招降堯君素來歸。
屈突通隻得前往河東,單騎叩城以進。堯君素看到屈突通,欷不自勝,伏地大哭。屈突通也淚濕衣襟,因對堯君素說道我軍已敗,唐王義旗所指,天下無不響應,我無能為也。事已至此,將軍還是早些歸降為好。
堯君素起身怒道將軍身為國家大臣,天子委以防衛關中重任,代王並將社稷托付,何忍背國降賊,且為反賊作說客耶!公所乘之馬,非是代王賞賜乎?猶靦麵騎乘耶!
屈突通歎道君素,我儘力矣!
堯君素道我力還未用儘,公其毋庸多言!
屈突通見其執意不降,萬般無奈,滿麵含羞,隻好告辭出城,歸報唐王。義寧元年十二月,劉文靜班師回朝,改任大丞相府司馬,加授光祿大夫,封魯國公。
義寧二年春正月,丁未朔,隋恭帝詔許唐王李淵劍履上殿,讚拜不名,效漢丞相蕭何故事。唐王既克長安,便以檄書招諭諸郡縣。
於是東自商洛,南儘巴蜀,郡縣長吏及盜賊渠帥、氐羌酋長,爭遣子弟入見請降。
當時王世充既得東都兵馬,便屯於鞏縣之北大造浮橋,渡洛水攻擊大魏諸寨兵馬。
因命造橋先成者先進,由此秩序混亂,前後不一。虎賁郎將王辯先破魏軍外柵,李密營中驚擾,將要潰散。未料王世充不知此情,反在此時下令鳴金收兵。
李密因見王辯軍退,便率敢死之士出營,自後追殺。王世充由是全軍大敗,反身爭橋以渡,導致橋塌,溺死於水者萬餘人,王辯亦落水而死。
王世充僅以自身幸免,北走河陽(今河南孟縣南),沿途凍死者又以萬數。到達河陽之時,部下僅餘數千人。王世充上書請罪,越王楊侗遣使召還東都,並不怪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王世充於是沿途收集餘眾,僅得萬餘人馬,遂屯駐含嘉城,不敢再出。
李密由是乘勝進據金墉城,修其門堞、廬舍而居之,鉦鼓之聲,聞於東都。繼而召集正副寨主,並周邊各家反王,擁兵三十餘萬,陳於北邙,南逼東都上春門。
越王大懼,便使金紫光祿大夫段達為將,民部尚書韋津為先鋒,先後出兵拒敵。
韋津領兵先發,背城列陣;段達勉強出城,望見李密兵勢威盛,心中恐懼,竟先引兵退還入城。李密聞報,下令縱兵攻擊,隋軍大潰,韋津戰死。
偃師都尉獨孤武都、柏穀都尉柳燮、河陽檢校職方郎、河內郡丞柳續等見此,各舉所部歸降李密。竇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圓朗等各路反王聞說魏軍東都大捷,一並遣使奉表來拜,勸進天子大位;魏將裴仁基等,亦上表請正位號。
李密覽表甚喜,但依然拒絕道東都未平,不可議此。
越王楊侗見勢不妙,萬般無奈,隻得遣使潛行西出,前往長安,向恭帝楊侑求救。
恭帝議於唐王,李淵便發十萬大軍,以世子李建成為左元帥,次子李世民為右元帥,督軍往救東都。另遣太常卿鄭元璹引兵出商洛,徇撫南陽;左領軍府司馬馬元規徇剿安陸,南及荊襄。以三子齊公李元吉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都督十五郡諸軍事,聽以便宜從事,調度太原道上諸路兵馬。
此時東都糧儘乏食,官俸不敷,太府卿元文都等進言越王,懸賞招募,凡願守城而不食公糧者,進散官二品。於是家有餘糧之洛陽商賈俱來應募,由此手執象簡而列於朝班者,不可勝數。段達等一班隋朝老臣,更無心守城。
李密此時勝券在握,魏軍接連獲勝,至為群雄之首,瓦崗英雄便即天下揚名。
時有翟讓部將王儒信,看到隋朝萬裡江山已在掌握之中,便即大為不甘。由是暗中聯絡瓦崗軍中翟讓舊部,尤其單雄信及其親友,謀欲奪回大權,複擁翟讓為首。
單雄信道魏公才能遠超我大哥,且羽翼已成,有八千衛軍,程知節、秦叔寶為將;又有羅士信為近侍,萬人莫敵,此事休要再提。
王儒信見單雄信不從己議,不肯乾休,遂又來勸翟讓,使其自任大塚宰,管理軍中所有事務,然後把持眾家寨主,再將大權奪回。
翟讓為人豁達大度,聞言不悅魏公李密才能勝我十倍,某故以寨主之位自願讓之。你今獻此計,欲我山寨內訌,使已成基業毀於一旦耶!
王儒信又碰一鼻子灰,猶不甘心,又來唆使翟讓之兄翟弘瓦崗基業,是你翟家所創,寧忍將此讓於外姓之人乎?
翟弘性粗,且好功名利祿,聞言深以為然,遂來尋弟翟讓,說道兄弟,瓦崗軍中,你功勞最大。天子之位,豈有讓與彆人之理!
翟讓聽後大笑,甚不在意。然而翟讓身邊卻有李密所安親信,聞聽翟弘之言,便當作翟讓本意,添油加醋訴於魏公。
李密聽後大惱,便對翟讓產生疑忌之心。
時有隋朝官員崔世樞來投瓦崗,李密以禮相待,甚為客氣。未料此事卻被翟讓得知,因知崔家乃是世家大戶,遂命親兵將其騙至己帳,命獻出家中所有財物,以饗山寨將士。
崔世樞不從,翟讓便命當場擒執綁縛,親持鞭策笞,逼其交金。多虧徐茂功力勸,翟讓這才作罷,但李密聞之,甚為不喜。翟讓心粗氣傲,猶且全然不知。
翟讓生性好賭,有次約賭府宅,眾人皆至,惟元帥府記室邢義期遲到,翟讓怒而當眾責罰,全然不顧邢義期乃是李密近臣。
更有一日,翟讓見到元帥府左長史房彥藻,正色喝斥道君前破汝南,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分與我半分毫厘。魏公此位何來?亦我所立也。卿等眼中隻有魏公,若是惹得老爺發怒,其事未可知也。
字幕房彥藻,字孝朗,齊郡曆城人,進士出身,起家宋城縣尉。曾參與楊玄感造反,後跟隨李密加入瓦崗軍,任元帥府左長史,乃為李密心腹股肱之臣。
房彥藻既聞翟讓此言,於是走告魏公翟司徒貪愎不仁,有無君之心,公宜早圖之。
李密歎道今安危未定,遽相誅殺,何以示遠?
房彥藻道翟弘之語,公忘之耶?毒蛇螫手,壯士解腕,彼先得誌,悔無所及。
李密然之,於是遣人下帖,宴請翟讓、翟弘過府飲酒。翟讓不疑有他,與兄及侄欣然而至,並攜單雄信、徐茂功、王儒信三個親信,引數十衛兵前來。李密見單、徐二驍將同來,有些恐慌,遂道今日與達官私飲,不須多人,止留數人給使可也。
然而單、徐二人牢坐不動,李密身後侍衛聞此,反倒退出大半。
房彥藻上前說道今方為樂,天時甚寒,司徒左右,請給酒食,至彆室暢飲。
李密聞言大悟,接口言道我正有一些要緊言語,欲與翟司徒商議。單、徐二位將軍,可至彆室飲宴,某使秦叔寶與程知節相陪,未知可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話音未落,翟讓接言道如此甚好,自家兄弟,有甚內外!
單雄信與徐茂功見主公如此說法,隻得隨秦、程二人出外,房彥藻亦出。
當時堂中隻餘李密及翟讓二人,李密單留侍衛蔡建德在堂,伺候茶水。於是二人推杯換盞,傾心相談,除卻軍政大事,亦說些江湖義氣,甚是入巷投機。
酒至半酣,李密離座而起,對翟讓說道弟新得良弓,試於諸將,皆不能開。賢兄乃是當世英雄,天下誰人不知?未知可有興趣一試?
說罷,便令蔡建德入內,拿出一架鐵胎寶雕硬弓。
翟讓性格魯莽,平生最受不得人激,一時英雄氣發,接過寶弓,掂上一掂,笑道此弓雖重,倒也難不住咱家。
於是便在堂中立個騎馬蹲襠之勢,雙膀較力,將弓拉開,正如滿月。
便在此時,蔡建德已轉至翟讓身後。說時遲,那時快!猛力一刀劈下,翟讓如同摧金山,倒玉柱,一跤趴倒在地。臨死前長叫一聲,聲如牛吼,滿院皆聞。
徐茂功聽到主公叫聲,便知不好,離坐起身,往外便跑。單雄信見徐茂功逃出門外,這才驚醒,卻是跪伏於地,請求饒命。
秦叔寶見此,急忙伸手拉起。程咬金說道你我皆是自家兄弟,何必如此!
話音未落,隻聽門首有人慘叫,倒下一個。
程咬金急出門看時,卻見徐茂功逃至門首,被守衛一刀砍中脖頸,因此大叫倒地。幸虧那刀刃被門框擋住,入肉不深,如若不然,頭已離頸。
王伯當看見,急命抬回府內,喚醫官前來療治,上藥包紮。
李密出廳,對單雄信、徐茂功及翟讓數十隨從安撫道某與君等同起義兵,本除暴亂。翟司徒專行貪虐,淩辱群僚,無複上下,今所誅止其一家,諸君無預。
遂命將翟弘及其子翟摩侯、翟讓親信王儒信誅殺,餘者不問。乃引衛隊進入翟讓大營,使單雄信及徐茂功隨同,安撫眾軍。
翟讓對手下恩少威多,眾軍聞說主將伏誅,先是大驚,聞說從者無罪,便俱各無辭。
李密親自巡視大營,安撫翟讓舊部,命各寨主各安其位,繼續統領部下。回營之後,又命人將徐世積扶到自己大帳,親手為其包紮傷口。其後便命徐世積、單雄信、王伯當,分彆統領翟讓部隊。眾軍見單雄信、徐茂功皆都降服,亦自逐漸安頓。
畫外音此等嚴重內訌,竟未引起軒然大波,李密之能可見一斑。王世充在含嘉城聞之,亦深加讚歎“李密天資明決,為龍為蛇,固不可測。”然而瓦崗諸將皆知翟讓對李密有存命讓位大恩,尚且被殺,便即人人自危,漸漸離心。李密不能奪得天下,種因於此。
李密雖然內訌獲勝,但見軍心尚未穩固,遂暫罷攻城,而遣房彥藻、鄭頲東出黎陽,分道招慰山東諸州縣反王。
房彥藻因而東出黎陽,以手書招納竇建德歸降,使來見魏公李密。
竇建德複書願降,卑辭厚禮,並以羅藝南侵為由,需扞禦北邊,請恕不能前往拜見魏公。房彥藻歸還洛口,行至衛州,卻遇王德仁部兵,不由分說,便將房彥藻殺之。
李密聞說房彥藻死訊,勃然大怒,遂遣徐茂功為帥,率軍前往攻打林慮山,務必擒殺王德仁,以為房彥藻報仇。徐茂功領兵前往,隻一戰便將林慮山數萬之眾擊潰。
王德仁僅率數百騎逃出,因走投無路,隻得西入長安降唐。
竇建德既降,李密又拜梁郡太守楊汪為上柱國、宋州總管,並以親筆手書謂曰昔在雍丘之時,曾相追捕,射鉤斬袂,不敢庶幾。
字幕楊汪,字元度,祖籍弘農華陰,曾祖楊順時攜家徒居河東。
弘農楊氏乃是名門望族,漢太尉楊震、楊彪,便是楊汪先祖。其父楊琛曾拜儀同三司,及楊汪其後顯貴,追贈父爵為平鄉縣公。
楊汪少年時為人凶疏,好與人鬥,拳腳所擊,無不顛踣,凶猛至極。長大成人之後,卻又折節勤學,專精《左氏傳》,曾為周冀王侍讀,由是知名,累遷夏官府都上士。
楊堅受禪為帝,賜爵平鄉縣伯,食邑二百戶。煬帝即位,守大理卿,因勤於政事,歲餘轉拜國子祭酒。帝令百僚與楊汪講論,天下通儒碩學會萃,論難鋒起,皆不能屈楊汪。
楊玄感反河南時,楊汪舉薦裴弘策出師禦之,因戰不利,煬帝貶楊汪為梁郡通守。後李密頻寇梁郡,楊汪勒兵拒之,屢挫魏軍鋒銳。
便在此時,楊汪收到李密私書,於是遣使往來通意,與魏公眉來眼去。其後未久,便見探馬來報唐王李淵遣建成、世民二子,引十萬大軍來也!(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華夏真相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