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集 諸王反武_華夏真相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四十八集 諸王反武

第四十八集 諸王反武(1 / 2)

垂拱二年夏四月,太後命鑄大儀,置於北闕,以岑長倩為內史。

六月辛未,以蘇良嗣為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韋待價為右相,韋思謙為納言。

蘇良嗣遇薛懷義於朝堂之上,薛懷義偃蹇不為禮。蘇良嗣大怒道:自高祖創建大唐,焉有朝臣遇見宰相,而佯佯不為禮者乎!

便命左右捽曳下殿,猛批其麵頰數十。薛懷義滿嘴流血,哭訴於太後。

武則天雖然心疼,亦隻得嗬哄道:阿師今後上朝,當於北門出入可也。南牙乃宰相往來通道,汝勿犯之。

複又托言薛懷義深具巧思,故使其入於禁宮,參與監督營造之役。

補闕王求禮上表奏道:太宗之時,有胡人羅黑黑善彈琵琶,太宗閹之以為給使,使教宮人。陛下若以薛懷義有巧性,欲備宮中驅使,臣請閹之,庶免不致淫亂宮闈。

表上之後,武則天不答。

秋九月丁未,以西突闕阿史那步真之子斛瑟羅為右玉鈐衛將軍,襲繼往絕可汗名號,使管理五弩失畢部落。

己巳日,雍州刺史上奏進言,說新豐縣東南忽有山峰踴出。

武則天聞奏大喜,以為天降祥瑞,命改新豐為慶山縣,四方皆都上表奉賀。

唯有江陵人俞文俊上書言道:臣聞天氣不和而寒暑並,人氣不和而疣贅生,地氣不和而塠阜出。今陛下以女主身處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塞隔,而有山變為災。陛下謂之慶山,臣以為非慶也。臣愚以為,陛下宜側身修德,以答天譴;若是不然,則殃禍立至矣!

太後覽奏大怒,命將俞文俊流放於嶺南,後暗派六道使誅殺於流放途中。

其時東突厥勢盛,一麵侵吞西突厥之地,一麵屢次入寇安西。武則天複遣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為帥,引安西府兵拒之。

黑齒常之奉旨西出,前至兩井,遇突厥三千餘人。突厥兵因見唐兵突至,遂皆下馬擐甲以待。黑齒常之立率二百餘騎衝擊,突厥不敵,皆都棄甲逃走。

常之並不窮追,下令就地紮營,嚴整壁壘以待;又分兵一萬給予副將,命其開至東南山上紮營,吩咐待見大營起火,便舉火相應,兼且擂鼓吹角呐喊,以為疑兵。

安排已畢,將至日暮時分,隻見西麵征塵大起,原來是日間逃走突厥兵引領同夥大至。黑齒常之嚴令不許迎敵,隻命在營中燃火,東南又有火起,鼓角大震。

突厥疑有埋伏,於是夜遁。

西突厥既平,武則天聞報大喜,乃封黑齒常之為燕國公,食邑三千戶;改授右武威衛大將軍、神武道經略大使,其餘職爵如故。

複遷狄仁傑為寧州刺史,前往甘隴道上鎮撫。

狄仁傑在任內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當地漢民及突厥諸部愛戴。寧州百姓並為其立碑勒石,以頌揚其德政。

當時右台監察禦史郭翰巡察隴右,所至之處彈劾大批州縣官吏;但當行至寧州境內,卻不斷聽到當地百姓稱頌刺史。因而便向朝廷推薦狄仁傑治政之能。

狄仁傑被征還京,拜為冬官侍郎,便為朝廷重臣。

其後不久,因西突厥屢次侵犯,武則天令廢於闐、安西、疏勒、碎葉安西四鎮。

垂拱三年春,閏正月丁卯。

武則天詔封皇子李成美為恒王,李隆基為楚王,李隆範為衛王,李隆業為趙王。

二月丙辰,突厥可汗阿史那骨篤祿入寇昌平。武則天複命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為帥,征發諸路軍馬抵禦。

秋七月,阿史那骨篤祿聯合阿史德元珍侵擾朔州,朝廷任命黑齒常之為燕然道大總管,右鷹揚大將軍李多祚、王九言為副總管,率軍反擊突厥。

黑齒常之至黃花堆,大敗敵軍,追蹤四十餘裡。突厥人四散而逃,敗往大漠以北。左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表請窮追突厥殘餘,武則天從之,令與黑齒常之會和,遙相聲援。

爨寶璧貪功,隻率本部出擊,以致全軍覆沒。

武則天命殺爨寶璧,黑齒常之隻得返師。

其時納言韋思謙以太中大夫致仕,詔命蘇良嗣留守西京,裴居道為納言,夏官侍郎張光輔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三品劉禕之欲複李唐之政,遂竊謂鳳閣舍人賈大隱:太後既廢昏立明,安用臨朝稱製!不如勸其返政,以安天下之心。

賈大隱不答,卻轉身便將此事密奏太後。

武則天不悅,謂左右內侍道:劉禕之被我所引薦提拔,今竟乃複叛我!

內侍意會,便唆使武氏一黨,誣告劉禕之收受歸誠州都督孫萬榮重金賄賂,又與許敬宗小妾有私。太後覽奏大喜,遂命肅州刺史王本立推審此案。

王本立命將劉禕之逮捕,當麵宣敕示之。

劉禕之不服道:不經鳳閣鸞台,何名為敕!

太後聞而大怒,以拒扞製使為名,賜死劉禕之於家中。

劉禕之臨死之前香湯沐浴,自草謝表,立成數紙。其表既上,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學周思均稱歎其文。

太後聞之,左遷郭翰為巫州司法,周思鈞為播州司倉。詔拜魏玄同為檢校納言,以代劉仁軌之任,並命留守西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九月己卯,虢州人楊初成詐稱郎將,矯稱太後製命,於都市之中招募壯勇,欲迎廬陵王李顯於房州,奉其為主;未久事覺,楊初成伏誅。

李顯驚懼不已,主動上表請罪,天後罷議。

武承嗣見太後不治李顯之罪,心猶不甘,又使人誣告宗室嗣臣李孝逸。說其曾向軍中部將自雲:我名中有兔,而玉兔乃為月中神物,當有天子之分也。

太後雖欲借此除之,但亦知此罪過於勉強,遂以李孝逸有功於國,恩詔減死除名,流放儋州,直至病卒。

轉過年來,詔改永昌元年。此時突厥之亂未息,吐蕃之師又日漸侵逼。

太後欲遣韋待價為將,使其領兵北擊吐蕃。

鳳閣侍郎韋方質奏請依照舊製,並遣禦史為其監軍。

太後反駁道:古者名君遣將,閫外之事悉以委之。比聞禦史監軍,則軍中事無大小,皆須承稟,將軍不得其便。以下製上,非令典也;且何以責其有功!

鏡頭閃回,敘述韋待價由來。

字幕:韋待價,雍州萬年人,象州刺史韋挺之子。

韋待價早年以門蔭入仕,授為左千牛備身。

永徽四年,為盧龍折衝府果毅都尉,戍守遼東。在此期間,將軍辛文陵率軍招撫高句麗,在吐護真水遇襲,因無防備失利。

當時韋待價正與中郎將薛仁貴經略東蕃,便率部前去救援,與辛文陵並肩苦戰,終於擊退敵軍。韋待價在激戰中被流矢射中左足,但卻隱而不言。

薛仁貴見此,便以探病為由,至榻前對韋待價說道:未知將軍尚肯救唐室否?

韋待價知其乃為鬼穀門現任掌門,此說必然大有深意,於是欣然答道:將軍乃大唐戰神,國之棟梁,若有所命,無有不從。

薛仁貴:今天子蒙塵,皇後用事,雖國之棟梁,亦無所施其用。我有預感,不久當解軍職,且有流放南海之厄。但身擔鬼穀掌門,不能掃除內患,光複唐室社稷,實在有愧列位鬼穀先師,死不瞑目。因見公懷忠貞之心,不忘李唐,又恰逢傷足,宜休養三年之久,方得痊愈。故敢求將定唐令牌及鬼穀秘籍托付,並委以複唐重任,未知可否?

韋待價聞言,於榻上起身,再拜言道:隻恐力不能及,安敢有負將軍之重托?

於是又拜四拜,就此拜薛仁貴為師。

薛仁貴遂將定唐令及鬼穀門秘籍付之,然後囑道:此中有我門中曆代掌門譜係,未至關鍵時刻,不可展示,以免泄漏天機。你隻可研習秘籍中道術及兵法戰略,屆時若宗室中才俊出世,你便奉其為第四十四代掌門,並領我門下弟子傳人,佐其恢複李唐天下。至囑至囑,不可違拗我意。

韋待價當即立誓應諾,謹慎收藏,並以患足疾為由,請歸鄉裡。

此後不久,薛仁貴果因新羅之敗被流放象州,淹留在南海六年,方得於晚年再被啟用,免胄退敵,繼而薨逝。

韋待價則在家中精研鬼穀秘籍三年,將安邦治國之策及用兵之道爛熟於胸。與當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鹹亨三年,吐蕃侵擾邊境,唐高宗授雍王李賢為涼州大都督。韋待價再被起用,出任涼州司馬,後又改任蕭州刺史。

因仗鬼穀門用兵奇術,屢屢防禦吐蕃有功。儀鳳三年,吐蕃再次入侵,韋待價被命為檢校涼州都督,兼知鎮守兵馬事,率軍抵禦吐蕃,以少勝眾,禦敵於國門之外。

不久便被征回朝中,進封扶陽縣侯。弘道元年,唐高宗病逝,武則天臨朝聽製。韋待價升任吏部尚書,代理司空,並兼山陵使之職,奉旨營建乾陵,規模浩大。耗時僅有年餘,至文明元年,乾陵便即修建完畢,不動國本,吏民無怨。

畫外音:乾陵乃是關中唐朝十八陵之一,位於鹹陽乾縣北十二裡梁山之上,是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之墓。陵園規模宏大,采用“因山為陵”建造方式,規劃巧妙,皆依陰陽五行之理,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者,也是唐陵中後世唯一未被盜掘者。

關於乾陵選址,更有神奇傳說,以至天下皆聞,並且大有擁躉。

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以建造帝陵。於是遴選兩位名揚天下方士,一位是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太史令李淳風,命其二人分彆卜地擇址。

袁天罡接旨後遍尋黃河兩岸,都沒找到中意之處。後至關中,半夜子時仰觀天象,見一處山巒紫氣衝天,恰與北鬥相交。袁天罡於是急忙奔上山巒,找準方位,就懷中摸出一枚銅錢為記,再蓋上浮土,便即下山回朝複命。

李淳風接旨後,亦沿渭水東行,尋找寶地。一日正午豔陽高照,向北遙望,忽見秦川大地突出一座石山,便似一位少婦裸睡,五官齊全,雙乳堅挺對稱,連肚臍都也都具備。更為神奇者,是其股間並有一淙清泉,終日流淌不息。

李淳風大為吃驚,於是趕緊上山,影取子午,以石擺卦,拔出發簪,在二魚相交處紮入,亦回朝複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則天聞其二人所奏,說選中同一方位,便派人再去複查。使者來到梁山,見李淳風所插發簪,卻恰好紮在袁天罡所埋銅錢方孔之中。

使者還報,武則天大為驚歎,遂令韋待價為督造總監,率人立即開工,很快就將乾陵修好,安葬唐高宗,其後自己也隨夫葬於乾陵。

曆史真相:其實在韋待價督造乾陵之時,李淳風已死十七年之久,袁天罡雖無明確記載,亦諒必早已不在人世。故而此說顯為托名偽作,純屬杜撰之辭。

韋待價因督造乾陵大功,遂於垂拱元年入朝拜相,加授同鳳閣鸞台三品。由是便於此間結識皇子李隆基,漸漸過從甚密。

韋待價因見楚王胸懷大誌,異於宗室親王諸人;又自覺去日無多,遂展開鬼穀門掌門譜係視之,方知李隆基正在譜中,便是第四十四代掌門。

於是大喜,便暗將定唐令及鬼穀秘籍授之,並委以恢複李唐社稷重任。

同年十月,武則天任命韋待價為燕然道行軍大總管,再次率軍抵禦突厥。大將軍威勢赫赫,大軍到處自是戰無不勝。

垂拱二年,韋待價凱旋回朝,升任文昌右相、同鳳閣鸞台三品。

永昌元年,韋待價再次上疏朝廷,自謂不願在京師屍位素餐,請求率軍出征異域。武則天大為褒獎,遂任命韋待價為安息道行軍大總管,統領三十六路總管征討吐蕃。

閃回結束,書歸正文。

是年七月,金風送爽,韋待價在寅識迦河今新疆伊寧西南)與吐蕃交戰。


最新小说: 兵者,俠也 高冷校花帶兩個蘿莉女兒喊爸爸 殺戮都市! 四合院:從火車列車員開始 時間囚籠千年回響 穿書後,我和霸總契約結婚了 都重生了,必須打網球啊! 武魄不滅:焚天燼道 謝邀,人在天庭,剛成昊天! 我不想做女人,我要做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