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玄宗奠定開元世,鬼穀再傳賈敦詩。喪亂太祖令牌出,衛公李靖已先知!
畫外音:大唐垂拱元年,西元六八五年,秋八月戊寅日,李隆基生於東都洛陽。李隆基出生之時,其父李旦為帝,母竇氏為德妃,正是唐朝宮闈多事之秋。當時豫王李旦雖被立為睿宗皇帝,名為大唐國主,又年富力強,卻隻能居於彆殿,不許聽政。武則天年逾花甲,仍臨朝稱製,軍國政事皆由她專斷。武則天在鎮壓徐敬業揚州叛亂之後,興告密之風,冤獄迭起,唐宗室諸王及朝臣中擁李派皆受迫害。自垂拱以來,任用酷吏,先誅唐宗室貴戚數百人,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
鏡頭推出,垂拱三年。
李隆基以皇子身份,被封為楚王。其後武則天命李隆基過繼予李弘為子,繼其香火。
又過兩年,李隆基五歲。生父李旦被祖母武則天廢除帝位,遷居東宮。天授二年,楚王李隆基年僅七歲開始出閣,建置官屬。
左羽林大將軍薛訥入閣署輔佐楚王,受其先父薛仁貴遺命,將鬼穀門文治武功絕技及兵法秘籍傳授給李隆基,並授以創派太祖王詡親傳“太祖令”,使為鬼穀掌門。
武則天因擔心李旦複辟,嚴令禁止李旦接見家人及公卿大臣。李隆基兄弟與二伯父李賢的三個兒子再次入閣,皆幽閉宮中,不出門庭者十餘年。
便在這十餘年間,李隆基懸梁刺骨、廢寢忘食,將鬼穀門各項絕藝皆學得精透,且文彩飛揚,才藝雙絕。
西元六九二年,武則天稱帝,改元長壽元年,李氏國祚中斷。
二年臘月丁卯,李隆基被降封為臨淄王。其母竇妃被戶婢團兒誣諂厭蠱咒詛,次年正月與劉妃一起被秘密殺死於宮中,不知埋在何處。
同年八月,其父李旦也被誣告有異謀,武則天命酷吏來俊臣審理,幸虧太常工人安金藏大義剖腹,以證明皇嗣不反,才躲過這場災難。
十二年後,李隆基任尚輦奉禦。
張柬之等朝臣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讓位於中宗。
李隆基目睹政變,其後出鎮潞州。
景龍四年,西元七一零年。李隆基從潞州回到京師長安,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使儘為自己所用。
武則天去世,中宗李顯懦弱無能,朝政大權落到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之手,複唐功臣宰相張柬之被貶官驅逐,太子李重俊被殺,中宗亦終被二人合謀毒殺。
李隆基於是趁機而起,聯合姑姑太平公主及其子薛崇簡,與苑總監鐘紹京,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陳玄禮等軍官等密謀策劃,欲先發製人。
七月二十一日夜,葛福順突襲羽林營,誅殺韋後黨羽韋跨、韋播、高嵩,策反羽林軍,並攻入玄德門。李仙鳧亦引兵攻入白獸門,於三更會師於淩煙閣。
李隆基引兵進入內宮,內宮衛士紛紛倒戈響應,韋後逃入飛騎營反被斬首。宗楚客、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人也陸續被殺。
太平公主命於全城搜捕韋氏集團,將成年男子皆處死,史稱“唐隆政變”。
大事底定,李隆基將政變經過報告其父相王李旦。當日,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
嫡長子宋王李成器堅辭太子之位,李隆基因消滅韋黨有功,終被立為太子。
字幕:李隆基被立為太子之後,與太平公主矛盾日益加劇。
睿宗感到不安,遂頒詔命太子監國。
景雲三年,西元七一二年。李旦不顧太平公主反對,毅然將帝位讓給李隆基,改元先天。
太平公主大怒,遂與心腹重臣合謀,勾結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湜,薛稷、李晉、李猷、賈膺福、唐晙、常元楷、李慈、李欽、胡僧惠範等,準備以禦林軍、南衙兵合力起兵奪權,並計劃在李隆基飲食中下毒。
李隆基聞之,與王琚、張說、崔日用商議,召集弟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及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薑皎、太仆少卿李令問、內兄尚乘奉禦王守一、內給事高力士、果毅將軍李守德等,商定率先行動。
次年春,太子與公主武力相向。
李隆基命王毛仲率家兵三百餘騎,自己親率李令問、王守一、高力士、李守德等親信十餘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太平公主親信賈膺福及李猷,殺宰相岑羲、蕭至忠,逼令尚書右仆射竇懷貞自裁。
太平公主逃入佛寺,三日後返回,終被賜死家中。
李隆基終掌大權,得以親政。父親睿宗遂以帝位讓與太子,自己退為太上皇。李隆基於是正式即位,是為唐玄宗。改年號為開元,表明勵精圖治,再創偉業決心。
唐玄宗天縱聰穎,且具宏圖大誌,又掌鬼穀門安邦治國奇策,於是選賢任能,終締造千年難遇之“開元盛世”。
李隆基所選任賢能之士甚多,在中國曆史上赫赫有名者,便有賢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其餘文武濟濟,更不足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字幕:張說,字道濟,洛陽人,科舉時策論天下第一。
張說就任宰相重職,裁減二十萬邊防軍,將府兵製改成募兵製;又改革宰相機構,將政事堂改為中書門下,增加中書省權力。在張說輔佐下,開元盛世發展到極致。
開元十三年,西元七二五年,唐玄宗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普天同慶。其後又換了幾任宰相,到嶺南張九齡為相時,皆以品德才乾任官,公正選才,量才使用。
隻因李隆基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至此天下大才,皆入朝班。
唐玄宗李隆基開創盛世之後,免不得漸漸暴露本性,開始自我滿足,沉溺於享樂。先是放棄勵精圖治,繼而拋卻節儉之風。
賢相張九齡等人先後罷官,佞臣李林甫爬上相位。
至開元二十五年,西元七三七年。李隆基聽信寵妃武惠妃讒言,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個親生之子先後廢殺,改立三子忠王李璵為太子。
同年武惠妃病死,李隆基不顧人倫及朝臣物議,又強奪武惠妃子壽王李瑁妻楊玉環為妃,從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君王再不早朝。
自從有了楊貴妃,李隆基奢侈之風大盛,滿朝大臣勳貴及宗室爭投楊貴妃所好,巴結逢迎。其族兄楊國忠更是平步青雲,以不學無術之身做上宰相高位。
楊貴妃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餘兄長也各有封賞,皆做了朝中高官。
楊國忠與李林甫朋比為奸,權勢熏天,無人能比,自此大唐王朝小人日進,賢人漸遠。李隆基因耽於後宮享樂,將朝中大事皆付於楊、李二奸,故此導致朝政混亂。
便在江河日下,繁華未退之時,有位奇人通過科舉,進入盛唐朝堂,拉開本書序幕。
鏡頭轉換,滄州南皮,冀州故地。
大唐開元十八年,此地生出一個奇童,乃是曹魏太尉賈詡嫡傳二十一世孫。此人名喚賈耽,字敦詩,父名賈琰之,燕居不仕。
賈耽生自書香門第,家學淵源,況且聰悟過人,具一目十行之才,有過目不忘之能。從小就喜讀地理書籍,又愛騎馬射獵,按察各處地形,虛擬何處可以野戰,何處可以伏兵。
天寶十年,賈耽二十二歲,免不得到長安京師逢科應試。
三場經論策考罷,賈耽果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隻拿出三五分才能,便以兩經登第,自此走上仕途。
此時大唐朝中,正是楊、李二奸用事。
賈耽因朝中無人,又不肯委屈求全,攀龍附鳳,免不得仕途蹭蹬,直在不緊要的清水衙門胡混了七年之久,直到乾元元年,方才出任貝州臨清縣尉。
卻因上疏議論時政,為楊國忠不喜,又被左遷為絳州正平縣尉。
賈耽器重識高,涵泳萬頃,頗得太原尹王思禮賞識,除授度支判官,後轉試大理司直、監察殿中侍禦史。
便在此期間,胡兒安祿山出場,將欲播亂乾坤,顛覆大唐李氏江山。
鏡頭閃回,唐睿宗景雲二年,西元七一一年。
賀拔延嗣因其戰功,被擢升為涼州都督,兼充河西節度使,自此始有節度使之稱。
至唐玄宗開元年間,乃於中原各州郡之外,複在周邊四境設立十鎮,分屬九個節度使,及一個經略史管轄。
哪十鎮,哪十使,各管何方?開列如下,看過便知:其一安西節度使,治所龜茲城,統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鎮,統兵二萬四千;其二北庭節度使,治所北庭都護府,屯伊州、西州二州境上,統兵二萬。
以上兩鎮相連,專對西域天山南北兩路諸國。
其三河西節度使,治所涼州,統兵七萬三千,防禦吐蕃、突厥。其四朔方節度使,治所靈州,統兵六萬四千七百;其五河東節度使,治所太原府,統兵五萬五千。
以上兩鎮互相應援,專對突厥。
其六範陽節度使,治所幽州,統兵九萬一千四百;其七平盧節度使,治所營州,統兵三萬七千五百。以上兩鎮專對東北奚族、契丹。
其八隴右節度使,治所鄯州,兵七萬五千;其九劍南節度使,治所益州,兵三萬九百。
以上兩鎮專對吐蕃,並兼顧南撫國內各少數部族。
其十嶺南五府經略使,治所廣州,統兵一萬五千四百,綏靖境內各少數部族。
如此便是所謂“十鎮九節度”,分管天下兵馬,鎮守八方。
九大節度使及嶺南五府經略使受命之時,皆是由朝廷恩賜雙旌雙節,得以軍事專殺,行則建節,府樹六纛,威儀極盛。
節度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統兩至三鎮,多者兼達四鎮。
天寶五年之時,王忠嗣一身兼為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掌握天下勁兵,威權之重,朝廷莫敵。
畫外音:唐朝初立之時實行府兵製,屯兵之所喚作折衝府。天下共置折衝府六百三十四個,其中有二百六十一個位於關中,以保衛京師長安,故此彼時全國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朝廷有足夠兵力保衛京師。至如今唐玄宗設置十鎮節度使,許其率兵鎮守邊地,則各鎮軍力日漸強大,共計大軍近五十萬,便為內輕外重之局。朝廷中央能夠直接調派兵力,此後則不滿八萬人。十鎮節度使之立,終至外重內輕尾大不掉,漸有淩駕中央之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閃回結束。當此天寶年間,李林甫拜相攬政。
李林甫熟悉十鎮曆史,恐再有大臣由節度使任上因戰功取得高位,入朝中與自己分庭抗禮,於是上奏唐玄宗道:以陛下雄才大略,而四方夷狄未被剿滅者,皆因文官為將,不敢親冒矢石身先士卒之故也。陛下不如任用蕃將,其雄健驍勇,且能效死,此所謂以蕃製蕃,則夷狄何愁不滅,朝廷何愁不安!
玄宗因偏信於他,故而準奏,因令安思順代為統領節度,提拔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等胡人為各鎮節度使,使掌兵權。
李林甫奏請胡人為大將者,無非是因胡人沒有入朝為相資格,不能與其爭位奪權。其小人自私之心,竟至於斯!
字幕:安祿山本名紮犖山,生於遼東營州,父乃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為突厥族巫婆。
安?山父親早死,隨母在突厥部族生活,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
開元初年,突厥族破落離散。紮犖山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安孝節、安波注子安思順、安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
安祿山長大成人,通曉六國語言,故為牙郎。
開元二十年,安祿山偷羊被抓,幽州節度張守珪欲亂棍打死。
安祿山高叫道:大人不欲消滅二蕃族耶?為何要殺鬥士!
張守珪見其形體魁梧,語言豪壯,遂命釋之,使與同鄉史思明為哨兵,並收為義子。開元二十八年,安祿山三十八歲,始任平盧兵馬使。
天寶元年,唐玄宗在平盧設置節度,任命安祿山為代理禦史中丞、平盧節度使,可到朝廷上奏議事。此時安?山已經四十歲,方才得入朝堂。
天寶三載,安祿山四十二歲,接替裴寬任範陽節度使。
采訪使張利貞、黜陟使席建侯常受其賄賂,屢在玄宗駕前為其美言,說其公正無私;裴寬離職,李林甫又極力推薦安祿山之能,玄宗愈加寵信。
安祿山乃投玄宗所好,請為楊貴妃養子,玄宗大喜準奏。此後安祿山每次進宮朝見玄宗,都必先拜望楊貴妃。
唐玄宗奇而問之,安祿山則答:臣乃胡人,便依胡人規矩,向來母前而父後也。
玄宗聞奏愈加高興,乃命楊銛以下楊家兄妹,皆同安祿山結為兄弟。天寶六年,安祿山提拔為大夫,呼李林甫為十郎,奉之如神。
安祿山肥胖,體重三百三十斤,而在唐玄宗麵前跳胡旋舞,動若旋風。玄宗到勤政樓理事,每於座旁豎金雞羽屏,左置木榻令安祿山寬坐,類若二聖同朝。
天寶十載,安祿山進宮朝拜唐玄宗,請任河東節度,唐玄宗準奏,又以皇太子之女嫁與其長子安慶宗為妻。
於是安祿山身兼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借助楊貴妃之寵,所有奏請無有不應。
右相楊國忠妒忌安祿山奪寵,以為不能共存,於是多次進言,說安祿山定會叛亂。
天寶十二年,玄宗派中官輔趚琳去範陽,偵察安祿山反狀。趚琳受了安祿山賄賂,回來後大講安祿山忠心耿耿。
楊國忠不肯甘心,又對唐玄宗奏說:陛下若召祿山進京,定不會來。
玄宗下令召見,安祿冊卻早已得到信息,昂然進宮麵聖。屢次三番下來,玄宗遂對楊國忠起了疑心,不信其奏。
次年正月,安祿山到華清宮見駕,乘機哭道:臣本外族,蒙皇上越級提拔,以致為國相所忌,欲要殺我。
此一著以退為進,果使玄宗上當,遂封安祿山左仆射,縱其回到範陽。
安祿山又自請為閒廄使、隴右群牧,命心腹吉溫為武部侍郎、兼中丞,奪取張文儼馬牧之職,暗選好馬良驥,以充精騎,隻待起兵反唐。
此後隻要有人說安祿山要造反,唐玄宗定會將進諫者捆綁起來,送交範陽。
安祿山本有反心,又被宰相楊國忠所逼,為求自保,且受部下蠱惑,遂於天寶十四年起兵範陽,扯旗反唐。
字幕:天寶十四年,仲冬十一月,初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