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陷害真卿_華夏真相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七集 陷害真卿

第七集 陷害真卿(1 / 2)

安史之亂就此結束,曆時七年又兩個月。

唐代宗詔命改元廣德,大賞功臣:任命降臣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李懷仙為盧龍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薛嵩為相衛節度使。分疆裂土,各使管領舊部兵馬。

畫外音:自此之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之局,與宦官專權互為表裡,成為唐朝滅亡兩大禍害,愈演愈烈,致國運日下,再也不能複振矣。

曆史真相:安史之亂前後長達七載,致兩京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兩京中間畿輔之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於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裡蕭條。安史之亂摧毀朝廷集權能力,以致安史餘黨在北方各藩鎮封建割據,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鐵勒族將領仆固懷恩為私結黨羽,有意將安史舊部力量保存,使其繼續控製河北地區,田承嗣、李寶臣、李懷仙皆領節度使之職,所謂河北三鎮,集軍政經濟大權於一身。以後淄青李正已,宣武李靈曜,淮西李希烈等亦皆各自割據,自補官吏,不輸王賦,不入貢於朝廷,與朝廷分庭抗禮。

安史亂後,潼關及虎牢關之間數百裡內,僅有編戶千餘,鄧州方城縣從天寶時萬餘戶,驟降至二百戶以下。朝廷政令不及,稅收隻能征自東南八道。

代宗一朝,各地叛亂四起,浙東袁晁、浙西方清、蘇常張度、舒州楊昭之亂相繼不斷。

安史之亂又致邊防空虛,西邊吐蕃乘機而入。至廣德元年,吐蕃已陷蘭、廓、河、都、洮、岷、秦、成、渭等州,儘得隴右、河西。

此後河西守軍與內地聯係斷絕,但仍然奉唐正朔,堅守西域。

吐蕃乘虛深入,占陝西鳳翔以西十餘州,十月又占奉天,兵臨長安城下。

代宗李豫複棄長安,向東逃到陝州避難,縉紳百官則南奔荊襄,或隱藏山穀。

吐蕃兵占領長安,立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劫掠府庫市裡,縱兵焚燒閭舍。舊日繁華西京,至此蕭然一空。

代宗至於陝州,見禁軍皆已離散,不由大為憂慮,惟恐吐蕃軍追擊而來,無力抵敵。

此時魚朝恩率駐陝州軍及神策軍奉迎聖駕,重組禁軍,代宗帝心方安。

因此唐代宗感動異常,遂對魚朝恩倍加寵信,任為天下觀軍容處置宣慰使,專典神策軍,一時榮冠公卿,權寵無比。

喘息方定,便聞吐蕃在長安重立廣武王為傀儡皇帝。代宗大怒,遂命雍王李適掛天下都招討之虛職,啟用郭子儀為副帥,實統三軍,迎擊吐蕃。

郭子儀雖是臨危之際複被啟用,亦為報效朝廷而熱血沸騰,遂不計被魚朝恩誣陷前嫌,組織舊部反擊長安。

乃命部將長孫全緒率二百騎出藍田,白天擊鼓揚旗,夜晚點火,以為疑兵。

又命數百人化裝潛入長安,在城中到處揚言傳說:郭令公將親率大軍來也!

吐番兵聞說郭令公將至,驚恐異常,遂全部撤離長安,距其陷落僅十五日。郭子儀遂以疑兵之計,加以謠言惑敵,數日內便嚇退吐蕃番兵,恢複西京長安。

廣德元年十二月,代宗李豫回到長安,郭子儀率兵接入大明宮殿,伏地請罪。

代宗執手相扶,流涕說道:朕悔沒有及早用卿,方到此種地步。

便當場賜予免死鐵券,命繪畫像於淩煙閣上,以表彰郭令公興唐大功。長孫全緒等五百將士惑敵有功,也都加官進爵。

郭子儀率諸將叩拜謝恩,便趁代宗皇帝高興之時奏道:安史之亂七年之久,其間平叛功臣被小人讒言所害者,並非微臣一人而已。今安史叛賊已滅,吐蕃番邦亦敗退歸國,陛下實應念及李光弼前功,召其回京,赦其被諂之罪。

代宗聞奏,沉吟不語。

鏡頭閃回,補敘李光弼由來經過。

在長達七年安史之亂期間,李光弼自始至終指揮大軍,戰功推為中興第一,由此進封為臨淮郡王。寶應元年,揮軍收複許州,斬叛軍首級一千餘級,擒獲叛將二十二人。

史朝義分兵進攻宋州,李光弼領軍救援,將其擊退,又派部將張伯儀率領各軍,在衢州擊敗袁晁義軍。

方清在歙州率饑民起義,李光弼又分兵討伐,轉戰江淮之地。

寶應二年,史朝義自殺身亡,李光弼再次擊敗袁晁義軍,俘獲袁晁。

代宗戰後敘功,因下詔增李光弼實封食邑二千戶,授其一子為三品官爵,又賜免死鐵券,名藏太廟,繪其畫像於淩煙閣。

李光弼軍營治所在於徐州,個人隻決斷軍旅之事,其餘一切事務皆委托判官張傪處理。張傪為政精明,處理事務十分自如。

諸將事奉張傪,如同事奉李光弼,因此軍中整肅,東夏得以安寧。

李光弼雖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功勞蓋世,卻遭宦官魚朝恩、程元振嫉妒陷害,因此心寒。寶應二年吐蕃乘虛攻入關中,占領長安,代宗出逃陝州,先是急詔李光弼奔赴陝州行在,李光弼害怕遭到魚朝恩陷害,拖延未去,這才臨危啟用郭子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代宗返回長安後,任命李光弼為東都留守。

李光弼再借故詔書未至推辭,率軍回徐州收取租賦。李光弼治軍嚴整,先謀後戰,能以少勝多,與郭子儀齊名,故此二人也是英雄相惜。

閃回結束。代宗聽罷郭子儀之奏,慨歎良久,乃下詔征召李光弼入朝,敘功論賞。

奈何李光弼卻猶如驚弓之鳥一般,惟恐是魚朝恩欲召自己,入京加以謀害,始終停滯徐州,不敢入朝。

部將田神功見大帥如此膽怯,此後言辭之間便有不恭之態,並常伴以冷言冷語。

李光弼因而自覺很不得誌,頗感恥辱慚愧,竟致憂鬱成疾,於廣德二年七月十四日在徐州病逝,終年五十七歲。

代宗聞報甚為歎息,為其輟朝三日,遣使吊恤其母,追贈太保,諡號武穆。

出葬之日,又命百官送葬至延平門外。

鏡頭轉換,按下李光弼,複說另一平叛功臣仆固懷恩。

在七年安史之亂中,仆固懷恩家族中有四十六人為國殉難,可謂滿門忠烈。

早在奉命出使回紇借兵之時,唐肅宗李亨所允和親公主,其實便是仆固懷恩之女光親可敦。因欲替國分憂,故以愛女冒充宗室公主,遠嫁回紇登裡可汗。

廣德元年,安史之亂終至平定,仆固懷恩奉代宗之命,護送女婿登裡可汗,及其八千回紇騎兵還歸漠北。

時有宦官監軍駱奉先,誤信使團中小人謠言,竟不問青紅皂白,便向朝廷誣告仆固懷恩與回紇勾結。代宗偏聽偏信,而仆固懷恩遠在萬裡之遙,自然無法辯冤自明。

代宗遂遣宰相裴遵慶以慰問之名,前往探究其因。

仆固懷恩見到裴遵慶之後,聞說被人誣陷,不由摟抱天使雙足大哭,悲不能抑。

裴遵慶知道仆固懷恩其實冤枉,便請其自行入朝自鳴其冤,然後告辭而去。

仆固懷恩允諾,將行入京。副將範誌誠勸止道:大帥既已被朝廷嫌忌,為何還要去不測之地送死!明公難道不見李光弼、來瑱二人之下場乎?這兩人功高不賞,李光弼被奪權,來瑱被殺,大帥豈不為自己著想?

仆固懷恩聽聞此言,果然不敢入朝。欲派子進京,又被範誌誠以來瑱被害事例勸止。

字幕:來瑱,邠州永壽人,右領軍大將軍來曜之子,出身將門名家。初隨其父在安西四鎮任職,後曆任左讚善大夫、殿中侍禦史、潁川太守等職。

安史之亂時,來瑱屢敗叛軍,由於叛軍畏懼,故得“來嚼鐵”綽號,因功升任淮南西道節度使,又被唐肅宗李亨下詔任命為河南節度使。

朝廷收複長安洛陽兩京之後,來瑱與張鎬、魯炅、吳王李祗、李嗣業、李奐攻打河南、河東道,全部收複,因功授任開府儀同三司,兼任禦史大夫,封爵穎國公,食邑兩百戶。

上元三年,來瑱遭行軍司馬裴奰等人讒害,受到唐肅宗冷落。

代宗即位後,暗派裴奰攻打來瑱,卻被來瑱擒獲,將其押送京師賜死。來瑱入朝請罪,代宗恐傷諸將之心,隻得寬恕,並授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

當時宦官驃騎大將軍程元振當權,與王仲升二人共同向唐代宗再進讒言,陷害來瑱。

此舉正中代宗下懷,於是故作惱怒,免除來瑱官爵,貶為播州縣尉。

來瑱行至播州途中之時,複又接到代宗詔書,將其賜死。

其後來瑱部下梁崇義擔任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留守之時,給故主來瑱修建祠堂四季祭祀,上奏朝廷請求依禮改葬。民心軍意如此,唐代宗隻得下詔同意,並恢複來瑱官爵。

仆固懷恩聽了範誌誠之諫,實在無言以對,便不敢再以親子送京冒險。

而對於仆固懷恩是否與回紇勾結反叛,朝廷無法平息各方爭議,代宗便詔命河東節度使辛雲京,派兵護送仆固懷恩進京,當麵堪斷。

辛雲京卻錯會朝廷旨意,將派兵護送理解為派兵擒拿,於是發兵來攻。

仆固懷恩也錯以為朝廷遣兵來誅殺自己,遂派兒子仆固瑒與辛雲京開戰。

辛雲京戰之不利,遂遣使入京,奏報仆固懷恩抗命造反。唐代宗大怒,便欲增兵征討。

檢校刑部尚書顏真卿聞此,急出班阻諫:當初陛下避狄入陝之時,臣去找仆固懷恩曉以春秋大義,其聞命必來。如今仆固懷恩身為邊鎮節度使重任,進無勤王之名不能來京,退又無法解除眾人猜疑,進退無據,怎會前來見駕?況聲稱仆固懷恩謀反者,隻有辛雲京、駱奉先、李抱玉、魚朝恩四人而已,滿朝大臣皆謂其被冤枉。陛下輕舉兵戈,必生後悔。

唐代宗:但若不得懷恩至京,此案怎了?

顏真卿:今仆固懷恩所部朔方將士,皆為郭子儀舊部。若依臣愚見,陛不如派郭子儀去收其部眾,必可消弭兵亂。

代宗聞此,以為善策,即宣郭子儀上殿,委以朔方邊鎮彌反重任。

郭子儀自謂當仁不讓,即刻奉旨啟行,前往朔方招徠舊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畫外音:顏真卿此計看來甚妙,卻可惜隻立足朝廷方便,卻不為仆固懷恩謀劃,導致仆固懷恩走投無路,最終被逼,走向反叛之途。

果然郭子儀一去,隻需一封手書,朔方邊鎮眾將即刻背離仆固懷恩,紛紛來歸。

仆固懷恩見此,本欲投降郭令公,但恐隨其入京,必然會被朝廷以謀反之罪誅殺。因惱恨辛雲京誣陷自己謀反,遂不與郭子儀爭競,又遣己子仆固瑒去攻打辛雲京。

辛雲京大敗,退守榆次,仆固瑒攻打榆次不利,因酒後暴打士卒,不幸被部下殺害。

便因如此誤會,仆固懷恩便永背反叛之名,再也無由自辯。

永泰元年九月,仆固懷恩欲報魚朝恩誣陷之仇,以及天子聽信讒言逼害之恨,滿懷對於唐廷怨憤,引吐蕃、回紇、吐穀渾、黨項、奴剌等部,總共數十萬大軍來犯。

郭子儀奉命率兵抵禦,將仆固懷恩老母請至軍中,使勸其子回頭。

仆固懷恩之母應諾,慨然進入吐蕃軍營,責怪其子不該造反。懷恩解釋情不得已,老母大怒,竟以八十高齡提刀追殺其子,口中罵道:吾為國家殺此賊子,取其心以謝三軍。

最後自行絆倒在地,以至氣惱吐血身亡。

仆固懷恩大為悲痛,號哭不已,亦為自己負氣之行愧悔,乃於其後暴死於鳴沙軍中。

後來吐蕃、回紇叛軍皆為郭子儀所平,班師回朝,麵見皇帝,報說仆固懷恩母子皆嘔血而亡之事。

代宗沉默良久,乃道:懷恩不是反臣,朕固知之。然至於今日之下場者,是為其左右範誌誠等輩所誤耳。

郭子儀因低聲問道:陛下實乃明君,得非亦為左右佞臣所誤耶?

代宗看了一眼班首所立魚朝恩,無語可答。此時魚朝恩剛被加封為國子監事,兼光祿、鴻臚、禮賓、內飛龍、閒廄等職,並進封鄭國公,再次權傾天下,朝中無人可及。

大曆五年,三月寒食節,皇宮宴會。宴後魚朝恩被代宗命人擒獲,終縊殺之。

字幕:大曆十二年,西元七七七年,宰相元載獲罪被殺。

經宰相楊綰、常袞舉薦,顏真卿獲召入朝,擔任刑部尚書,隨後升任吏部尚書,就此入閣拜相,名列六部之首。

此時天下承平,顏真卿勤勞政務,與皇帝及同僚打打太平拳,自求平安多福而已。在此期間,其書法技藝漸至爐火純青,天下無有能出其右者。

這一日,顏真卿偶至泰陵,私自前來參謁祭拜故主玄宗李隆基之靈。

事後閒步觀景,忽覺守墓老者極為眼熟,待仔細端詳,發現竟是已死官宦高力士。顏真卿這一驚非同小可,急屏退從人,與其交談,方知就裡實情。

原來自上元元年八月,太上皇李隆基移居太極宮甘露殿,高力士與宦官王承恩、魏悅等人因侍從李隆基登長慶樓,便被李輔國設計陷害,流放黔中道。

高力士行至巫州,見其地薺菜多而人不食,感傷不已,因而歌詠道: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夷夏雖不同,氣味終不改。

寶應元年三月,高力士遇赦回歸,聞太上皇已死,乃號啕痛哭,死而複蘇,便命家人奏報朝廷,說自己吐血而死。

代宗李豫因高力士乃耆宿長輩,曾護衛先帝,便詔命追贈揚州大都督,使陪葬泰陵。下葬之時,棺中其實隻有衣冠,並無屍體。

而高力士本人卻隱卻本來麵目,在此擁廬居住,為故主守陵一十五年。

顏真卿聞罷,嗟歎不已,便要將高力士接回府中,養其終老。

高力士搖頭道:老奴今日肯示本來麵目拜見宰相大人,其實自知天命已至,將不久於人世矣。我死之後,當陪伴故主於地下,更無他求。

顏真相:則公公今以真麵目示我,必有見教。

高力士:老奴當年被李輔國陷害,拜辭故主之時,太上皇親賜典籍一冊,令牌一枚,名單譜係一卷,密囑我若見你顏大人之時,務必轉賜大人。太上皇囑咐,說大人已知鬼穀門曆代相傳之事,無須多言,見了此物自然明白。唉,誰知造化弄人,這一等竟便是十七年之久,老奴將垂死之際,方得再見大人之麵!

當時言罷,遂進入內室,自牆內暗格中取出一個檀香木匣,鄭重交予顏真卿。

顏真卿大禮參拜,接過打開看時,見內中果是三樣物什,一如高力士所說。

其書乃名《鬼穀子秘書》,令牌名為“鬼穀太祖王詡之令”,那卷名單,自是《鬼穀門曆代掌門祖師譜係》。

顏真卿拜授此三件信物,從此便為鬼穀門第四十五代掌門,習學本門絕技。

高力士見上皇所囑之事終得完成,不由滿心欣慰,乃長笑三聲,又大哭三聲,自入泰陵墓道,從裡麵按動機關,關上墓門。

大曆十四年,賈耽升任鴻臚卿兼左右威遠營使,同年以檢校左散騎常侍兼梁州刺史、山南西道節度、觀察、度支、營田等使,加朝議大夫,封廣川男。

也便在當年,唐代宗李豫駕崩,諡號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葬於元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位十八年,終壽五十三歲。

李豫崩逝,太子李適即位,是為唐德宗。

顏真卿任禮儀使,常遭兵部侍郎袁傪排斥,奏疏無法上報朝廷。時值戰亂之後,典章法令廢弛,顏真卿雖然博古通今,但建議亦多被權臣阻擾,難以實施。


最新小说: 七零孕妻進軍營,野痞兵王纏吻不休 五朝首輔,老朱說大明沒我得散 狐妖:續緣對象太多怎麼辦 高武:斬儘星空萬族天驕 真千金她丟的不是馬甲是人 真千金提刀回府:先宰渣男後虐親! 我命由我 吻腰 向陽如你 彆卷了!帶項目組去古代開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