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
光啟元年春,秦宗權攻取陝、洛、懷、孟等二十餘州,占有大半中原,勢力無二。
同年八月,秦宗權發兵攻打陳州。陳州刺史趙犨雖然兵少,但力戰不屈。
唐廷下詔,以趙犨為蔡州節度使。趙犨乃與朱全忠結為姻親,自此實力大增。
即便如此,秦宗權依舊勢不可敵,當年於十月在八角擊敗朱全忠。二年七月,秦宗權複又攻陷許州,殺許州節度使鹿晏弘。
至光啟三年春二月,朱溫命朱珍為淄州刺史,派至東道招募兵士。旬月之內,應募者多達萬餘人,朱珍引所募之軍四月八日回至汴州。
朱溫喜道:有此萬餘精兵,我大事可成矣。
便欲與秦宗權決戰,以報屢被欺淩之恨。此時聞報:秦宗權部將張晊屯於北郊,秦賢屯於版橋,各有十萬人,柵欄相連二十裡,勢力強盛。
朱溫遂召集諸將說道:齊兵養精蓄銳以待時機,定會來進攻我等。秦宗權料我兵少,又不知朱珍招兵來到,必謂我怯懦,隻能堅守而已。不如現在出其不意,先發製人。
於是親自領兵,前往進攻秦賢營寨。
汴州將士奮勇爭先,齊兵果然不設防備,被朱溫接連攻克四座營寨,殺死一萬多人,時人皆謂,必有天神暗中相助。
秦宗權聞報大怒,使部將盧瑭領一萬兵,在圃田北萬勝戍沿汴水兩岸紮營,跨河建橋,以控製河運。朱溫乘勝鼓勇,複挑選精兵銳卒,五月三日從酸棗門出兵。
此時昏霧四合,闖營殺入,齊兵大敗,被追殺二十餘裡,首將盧瑭投河自儘。
秦宗權引以為恥,遂從鄭州親帶突擊將領,徑入張晊軍營,親臨指揮作戰。
五月八日,有鄆州天平節度使朱瑄、兗州泰寧節度使朱瑾兄弟兩個,皆引兵前來,支持朱溫;義成軍也趕到汴州,共抗秦宗權。
朱溫大喜,遂指揮宣武、兗、鄆、義成四鎮軍馬,在汴州北郊向秦宗權發起進攻。
秦宗權望見梁軍兵強馬壯,遂不敢出營。
朱溫指揮各路軍沿河攻擊齊兵大營,從清晨寅時戰至下午申時不停,殺敵兩萬餘人,伏屍數十裡,河水為赤。
到夜晚收兵,朱溫命檢點戰利,聞報獲得牛馬、輜重、俘虜、武器鎧甲,無可計數。
秦宗權、張晊當夜偷逃,梁軍追至陽武橋不及而還。
至此梁、齊二軍大戰二十餘日,數次交兵,朱溫皆是以少勝眾。秦宗權由是憤怒欲狂,敗至鄭州時下令屠城燒屋。複將兵力分散在陝、洛、孟、懷、許、汝等州,占據固守。
自此齊兵恐懼朱溫成病,但凡聞說朱溫率軍到達,守將必棄城逃走,無敢拒戰者。
字幕:西元八八八年,唐昭宗文德元年。
朱溫自任蔡州四麵行營都統,率軍進至滑州,相繼攻克黎陽、臨河、李固三鎮,又占據洛州、孟州,解除西顧之憂。
五月,率宣武軍大敗秦宗權於龍陂,進逼蔡州城下,攻入北門。
十二月末,蔡州外城被破,秦宗權拒守內城。次年龍紀元年初,秦宗權部下申叢變節,打斷秦宗權雙腿囚禁起來,遣使出城,向朱溫報告。
朱溫大喜,奏請申叢為淮西留後。
不久申叢又被部將郭璠殺害,押解秦宗權以獻。朱溫派人以囚車將秦宗權解押長安。
唐昭宗前往延喜樓受俘,立命京兆尹孫揆將其斬首。
秦宗權臨刑之前,在檻車裡伸出腦袋,向孫揆辨解道:尚書大人!公看我秦宗權豈是造反之人乎?我對朝廷一片忠心,無處投效而已。朱溫誣我造反,純屬冤枉!
圍觀百姓聞其如此辯解,無不捧腹大笑。
由此蔡州平定,昭宗詔令朱溫加封檢校太尉、兼任中書令,進為東平王。
鏡頭轉換,按下中原,複說東南。
中和二年正月,僖宗以王鐸兼中書令,充諸道行營都統,代替高駢軍政兼職。
高駢聽到王鐸加封都統,捋起袖子破口大罵,並上書為自己辯解: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負陛下也。
朝廷下詔予以駁斥,並罷免高駢鹽鐵轉運使之職,隻加授侍中虛銜。
高駢於是割據揚州八年,不奉唐朝,自中興名臣轉為叛臣。晚年且又昏庸無為,又篤信神仙之術,重用術士呂用之、張守一等人,付以軍政大權。
呂用之專斷獨行,動輒譖毀諸將,乃使上下離心。
光啟三年,黃巢降將畢師鐸複反,召另宣州觀察使秦彥為助,出屯高郵,攻打揚州。
呂用之大慌,急召廬州刺史楊行密領兵來救。
然而楊行密還未抵達,揚州已經城陷,高駢被畢師鐸所囚。九月初四日,高駢與其子侄皆被秦彥、畢師鐸所殺。
楊行密聞訊,命全軍將士為高駢穿孝,舉哀出征,十月攻破揚州,殺秦、畢二人。
鏡頭閃回,敘述楊行密來曆。
字幕:楊行密,原名楊行湣,字化源,廬州合肥人。原為廬州牙將,中和三年因平黃巢之功官拜廬州刺史,歸屬淮南節度使高駢節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高駢愛其忠勇,十分寵信重用,因說“湣”字為離亂受難之意,用於名字不詳,遂為其改名楊行密,待如己子。
楊行密出身貧寒,父為農夫,而且早喪。然而楊行密長得人高馬大,孔武有力,能手舉百斤重物,一日可走三百餘裡。
僖宗乾符年間,江淮地區反叛群起,楊行密因參加叛軍失敗被捕。
刺史鄭棨因其相貌奇特,以為必是英雄,遂予以釋放,募為州兵。楊行密其後奉命戍守朔方,不久提升為隊長,守邊期滿返回。
當地軍吏厭其叛賊出身,不予留用,要他再次出戍。臨行之前,軍吏問其所需。
楊行密大聲說道:我無所需,隻要取你項上人頭!
於是拔刀出鞘,當即斬下軍吏首級,攜帶而出,趁此糾合同夥起兵為亂,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刺史郎幼複棄城逃走,楊行密於是占據廬州。
中和三年,楊行密為廬州刺史,為恩師高駢報仇,殺畢師鐸、秦彥二人,兵入揚州。
閃回結束。楊行密見揚州城中倉庫空虛,便欲棄之,逢孫儒攻破高郵,恐懼未行。
門客袁襲進言:今有海陵鎮使高霸,亦是高駢舊將,將軍何不迎入揚州,共抗孫儒?
楊行密恍然大悟,便以高駢所遺軍令召調高霸,使其率兵進入廣陵。
高霸見是故主大令,引兵到至廣陵。楊行密心下略定,便欲命其去守天長,以衛揚州。
袁襲搖頭,複又獻策:將軍誘使高霸而來,其早晚必知,知其內情則必懷二心,焉能複為將軍所用哉?況若將軍能勝孫儒,則不必召高霸至;如若不勝,天長豈歸將軍所有?依在下之計,不如殺掉高霸,而吞並其部,為將軍所用。
楊行密信以為然,於是前往廣陵,以犒賞軍卒為名擒殺高霸,得其部下數千人。
其後不久,孫儒亦吞並秦彥、畢師鐸兵馬,舉眾攻打揚州。
楊行密見眾寡難敵,欲逃海陵。袁襲諫道:海陵難守,不如廬州城池完好,糧草充實,且乃將軍所封故地,可先據之,以作後圖。
楊行密言聽計從,複退廬州。
楊儒遂入揚州,以為得計,並未乘勝追擊,致使楊行密得脫,複養成氣勢。
楊行密在廬州養息已久,便問袁襲:我欲整裝兼程而行,西取洪州,未知可乎?
袁襲諫阻道:鐘傳新得江西,勢頭正盛,不可圖謀。昔秦彥進入廣陵時,曾召池州刺史趙鍠托以宣州。今秦彥已死,趙鍠失其依恃,而守宣州非其本意,城守鬆懈易取。況某素知趙鍠為人,絕非將軍之敵,故為將軍所計,宜取宣州為上。
楊行密於是率軍攻打趙鍠,戰於曷山,旗開得勝。進而圍困宣州,趙鍠果然不肯堅守,棄城逃去,被楊行密追上殺死。
楊行密於是進入宣州,以此為巢穴割據自立。
龍紀元年,唐廷冊封楊行密為宣州觀察使。大順二年,楊行密攻取滁州、和州。景福元年,複取楚州,由此養成勢力,稱霸東南。
孫儒自從趕走楊行密,進入廣陵,時久卻不能守,於是焚毀城池,殺死老弱病殘百姓以為軍食,驅趕部眾渡江,號稱五十萬,進攻楊行密。
楊行密部將田頵、劉威等皆被孫儒擊敗,楊行密大迫,遂想退走銅官。
謀士戴友規進言:孫儒雖然來勢凶猛,將軍可集中兵力挫其先鋒,不必力戰。待相持既久,其兵力疲憊,士氣大挫,便如前番雖得廣陵,而不能守也。若將軍此時棄城而走,彼數十萬大軍追至,豈非束手就擒耶!
部將劉威也進言道:戴先生之言是也,望將軍從之。彼軍雖眾,我隻需背城堅守,可以不戰而疲敵兵,逃則無幸焉。
楊行密讚其二人之論,遂固守楚州,避而不戰。
未及半年,孫儒果然營中糧草不足,且又發生大瘟疫,三軍皆病。楊行密遂儘其所有,傾舉國軍隊以出攻打,大敗敵軍,孫儒戰敗被俘。
楊行密此時誌得意滿,命將孫儒推出斬之。
孫儒凜然不懼,大步出帳,卻回頭對劉威說道:我聞勸楊行密避戰不出者,便是先生妙計耶?倘我帳下有若先生之能者為我謀之,又安得此敗!
於是出帳,從容就死。
楊行密重賞袁襲、戴友規、劉威三士,收降孫儒部眾數千,選其精銳編練成騎軍,皆命於甲胄之外複穿黑衣,稱為“黑雲都”,作為親軍,使心腹大將統領,此後堅不可摧。
景福元年八月,楊行密再入揚州,唐朝詔封其為淮南節度使。乾寧二年,又加拜楊行密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楊行密遂以田頵鎮守宣州,安仁義鎮守潤州。
升州刺史馮弘鐸聞之,率眾前來歸附。
楊行密又派田頵等四出攻掠,自淮河以南、長江以東各州比被陸續攻下。複又向東進攻蘇州,擒獲蘇州刺史成及,鎮東軍節度使錢鏐為其兵鋒所逼,固守杭州而不敢出。
字幕:錢鏐,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
唐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錢鏐生於臨安縣石鏡鄉,大官山下臨水裡錢塢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相傳其出生時天現紅光,且相貌奇醜,父錢寬認為不祥,欲棄於屋後井中,但因祖母阿婆憐惜,方得保全性命,因而取乳名婆留。
錢鏐自幼學武,擅長射箭、舞槊,對圖讖、緯書也有所涉獵,成年後以販賣私鹽為生。
乾符二年,浙西鎮遏使王郢擁兵作亂,石鏡都鎮將董昌招募鄉勇平叛。錢鏐時年二十四歲,應募投軍,被董昌任命為偏將,隨軍平定王郢之亂。
乾符五年,宣州、歙州一帶朱直管、曹師雄、王知新等群盜蜂起,聚兵劫掠。錢鏐率軍一一討平,因功被授予石鏡鎮衙內知兵馬使、鎮海軍右職。
乾符六年,黃巢軍劫掠浙東,進犯臨安。錢鏐先是虛張聲勢,其後誘敵伏擊,以少勝多;而後又設疑兵計,使黃巢不敢進攻杭州。
廣明元年,董昌聚集杭州各縣鄉兵勇,組建八都兵,以錢鏐為石鏡都副將。高駢召董昌、錢鏐前往廣陵,並對諸將稱讚錢鏐,謂其將來成就必能超越自己。
中和二年,越州觀察使劉漢宏與董昌不和,命弟劉漢宥與都虞候辛約進駐西陵,欲吞並杭州。錢鏐率八都兵渡過錢塘江,偷襲劉漢宥,火焚其營寨。
劉漢宏又命部將黃珪、何肅屯兵諸暨、蕭山,親自率軍督戰,但都被錢鏐擊潰。何肅、辛約戰死,劉漢宏扮作屠夫,方始僥幸逃回越州。
中和四年,唐僖宗以宦官焦居璠為杭越通和使,勸令董昌與劉漢宏罷兵和解。二人皆不肯奉詔,劉漢宏命朱褒、韓公玫、施堅實等率水軍屯駐望海,與董昌對峙。
光啟二年,董昌命錢鏐進攻越州,並允占領浙東後,便將杭州授於錢鏐。
錢鏐遂率軍出平水,開山路五百裡,直趨曹娥埭,收降浙東將領鮑君福。複進屯豐山,而後攻破越州。劉漢宏敗走台州,被台州刺史杜雄生擒獻於錢鏐,斬於會稽。
董昌遂移鎮越州,果將杭州讓於錢鏐。光啟三年,董昌為越州觀察使,錢鏐則為左衛大將軍、杭州刺史。
不久浙江西道、淮南道先後發生兵變,鎮海節度使周寶被部屬劉浩、薛朗驅逐,逃到常州。蘇州被六合鎮將徐約攻取,淮南節度使高駢則被部將畢師鐸囚禁。
錢鏐命部將成及、杜棱攻破常州,將周寶接到杭州,但周寶不久便因病而死。
杜棱乘勝而進,又攻取潤州,逐走劉浩,俘獲薛朗。
錢鏐處死薛朗以祭奠周寶,而後命從弟錢銶擊破徐約,被唐昭宗任命為杭州防禦使。
與此同時,廬州刺史楊行密起兵攻入淮南道,與孫儒、錢鏐混戰數年,終殺死孫儒,占據淮南道及浙江西道潤州、常州。
蘇州則被錢鏐占據,並收編孫儒殘部,組建武勇都。
景福元年,唐昭宗在越州設置威勝軍,任董昌為威勝軍節度使、隴西郡王;又在杭州設置武勝軍,以錢鏐為武勝軍都團練使。
錢鏐遂占據浙西數州之地,任用杜棱、阮結、顧全武、沈崧、皮光業、林鼎、羅隱等一班文武,勢力逐漸壯大。
閃回結束。便在此時,楊行密擒獲蘇州刺史成及。錢鏐為其兵鋒所逼,固守杭州。
景福二年,錢鏐升任蘇杭觀察使,征發二十萬民夫以及十三都軍士,修築杭州羅城。唐昭宗又拜錢鏐為鎮海軍節度使、潤州刺史,承認其對浙江西道統治權。
乾寧二年,董昌野心膨脹,在越州自立為帝,建立大越羅平國,改元順天,並任命錢鏐為兩浙都指揮使。
錢鏐諫道:明公閉門為帝,致誅九族、百姓塗炭,何如為節度使,能得終身富貴耶!
董昌聞言,怒而不聽。
同年五月,唐昭宗詔封錢鏐為浙江東道招討使、彭城郡王,令其討伐董昌。
董昌命部將陳鬱、崔溫屯兵於香嚴、石侯,並向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求救。錢鏐趁其救兵未至,便命顧全武進攻越州,斬殺守將崔溫,擊敗徐珣、湯臼、袁邠等。
不久越州城破,董昌被俘,在押赴杭州途中投江自殺。
同年十月,唐昭宗改威勝軍為鎮東軍,任命錢鏐為鎮海、鎮東兩鎮節度使,又加檢校太尉、中書令,賜鐵券,恕其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