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陳芬兒院士,1958年4月7日出生於江西崇仁縣。
崇仁現為江西省撫州市所轄的一個縣,它地處江西省中部偏東,撫州市西南部,東北毗臨川區,東、南鄰宜黃縣,西南接樂安縣,西、北連豐城市。
崇仁建縣曆史悠久,早在夏、商、周時期,即為揚州地,隋開皇九年(589年),以原巴山縣地設崇仁縣,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
崇仁理學文化底蘊深厚,有“贛東望邑、理學名城”之稱,元代吳澄創立“草廬學派”,明代理學大儒吳與弼創立“崇仁學派”,他們倡導的哲學思想體現了中華“和”文化內涵,影響深遠。
出生地解碼
陳芬兒院士出生於江西崇仁縣,其出生地對他成為院士有多方麵影響:
陳芬兒在崇仁縣接受的中小學教育,是他學術之路的起點,基礎教育培養了他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為日後深造奠定了基石
崇仁縣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如理學文化等,可能使他養成了嚴謹、求是的治學態度,對其科研精神的塑造產生了積極影響
院士求學之路
陳芬兒先後就讀於江西崇仁縣白陂小學、郭圩中學和崇仁一中,高中畢業後被江西衛生職業學院(前身為江西省衛生學校)藥劑專業錄取。
1985年,陳芬兒考入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藥學院本科,1988年7月畢業並獲得藥物化學碩士學位。
1985年9月,陳芬兒考入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藥學院碩士研究生,1988年畢業並獲得藥物化學碩士學位。
1996年,陳芬兒考入四川大學有機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1999年畢業並獲得化學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陳芬兒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江西當地的小學、中學逐步成長,後進入江西衛生職業學院藥劑專業,為他在醫藥領域知識儲備打下最初基礎,後續更高層次的學習得以在此之上不斷深化拓展。
陳芬兒在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藥學院,先後完成本科及碩士階段學習,且均獲得藥物化學碩士學位。
多年在藥物化學專業的深入鑽研,使其對該領域知識和技能掌握不斷精進,為後續科研等工作積累了深厚專業素養。
陳芬兒從藥物化學專業進一步拓展到四川大學有機化學專業攻讀博士並獲化學博士學位,實現了學科領域的適度拓寬與深化,有助於從更全麵視角開展科研及學術工作。
這些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且循序漸進的求學經曆綜合起來,為他在醫藥化學等相關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從而成為院士提供了堅實支撐。
院士從業之路
研究生畢業,陳芬兒在武漢化工學院(現武漢工程大學)工作,先後擔任製藥係擔任講師、副教授。
1995年,陳芬兒赴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係做訪問學者。
期間,1996年,陳芬兒赴倫敦大學kg"sllegelondon生物藥學係做訪問學者。
1996年,陳芬兒擔任武漢化工學院製藥係教授。
1998年,陳芬兒擔任複旦大學化學係教授。
2015年12月,陳芬兒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2017年,陳芬兒擔任複旦大學手性分子催化與合成工程中心主任。
2023年,陳芬兒擔任江西師範大學校長。
從業之路解碼
陳芬兒院士的從業之路,對他當選院士有諸多重要影響。
陳芬兒在武漢化工學院(現武漢工程大學)及複旦大學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等教職。
長期的教學工作使他能深入梳理知識體係,也有助於他培養科研後備人才,同時在教學相長中不斷深化自身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陳芬兒先後赴美國華盛頓大學化學係、倫敦大學kg"sllegelondon生物藥學係做訪問學者,接觸到國際前沿的科研理念、技術與方法,拓寬了學術視野,為他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思路與活力。
陳芬兒從高校不同崗位的任職,到擔任複旦大學手性分子催化與合成工程中心主任等。
在不同職責擔當過程中,陳芬兒積累了豐富管理經驗、提升了他的科研組織協調能力,推動他在專業領域不斷深入研究並取得突出成果。
這些綜合起來為陳芬兒最終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奠定了堅實基礎。
院士科研之路
陳芬兒院士是我國著名的有機化工原料藥製造專家,長期從事精細有機化工原料藥製造技術及工程化研究工作。
陳芬兒以hiv逆轉錄酶為靶標,基於藥物分子類似物及分子雜交原理,結合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設計合成了hept類、dapy類、dabo類、data類等六大類上千萬種具抗逆轉錄酶活性的化合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