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付賢智院士,1957年7月出生於福建南平邵武。
邵武,素有“鐵城”之稱,現為福建省所轄的一個縣級市,由南平市代管。邵武地處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閩江支流富屯溪中上遊。
邵武東北鄰建陽區,東南連順昌縣,南接三明市將樂縣、泰寧縣、建寧縣,西與江西省黎川縣毗鄰,西北與光澤縣交界。
邵武曆史悠久,早在三國吳永安三年就置昭武縣,西晉元康元年改名邵武縣。
唐武德四年綏城從邵武分出複立為縣,邵武屬建州,宋設邵武軍,元改邵武路,明為邵武府,清隸屬關係不變,民國廢府存縣,1983年撤縣設省轄縣級邵武市。
邵武曾是福建八府之一,為閩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由贛入閩的要道,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邵武人傑地靈,誕生了太極祖師張三豐、宋代名相李綱、江夏黃先賢黃峭、文學評論家嚴羽等人。
明萬曆四十七年袁崇煥授邵武知縣,朱熹曾在和平學院講學。
出生地解碼
付賢智院士的出生地福建南平邵武,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多方麵影響。
邵武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付賢智從小受到良好文化氛圍的熏陶,培養了他對知識的熱愛與探索精神,為其日後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礎。
儘管他具體所受當地教育資源助力的細節未明確,但當地教育體係為他早期教育提供了基礎保障,使其能在恢複高考後憑借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邁出走向科研高峰的關鍵一步。
喝著閩江水長大的付賢智,對故土有著深厚情感,這種鄉土情懷促使他放棄美國優厚待遇回國,到福州大學創建光催化研究所,致力於科研成果轉化,為家鄉及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力量,推動其在光催化領域不斷鑽研並取得卓越成就。
院士求學之路
1978年—1991年,付賢智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係物理化學專業,先後獲得理學學士、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學位。
1991年—1993年,付賢智在北京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3年—1997年,付賢智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求學之路解碼
付賢智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
付賢智在北京大學化學係物理化學專業,度過了長達13年的學習時光。
他從本科到博士,係統且深入地掌握了物理化學領域豐富且紮實的專業知識,為後續科研工作築牢了深厚的理論根基。
付賢智先後在北京大學及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累計近7年的博士後經曆,使他在不同科研環境與前沿學術團隊中得到充分鍛煉,極大提升了科研創新能力、實驗操作技能以及對科研難題的攻克能力。
付賢智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博士後研究經曆,讓他接觸到國際頂尖的科研理念、先進技術與前沿研究方向。
這些經曆拓寬了他的國際視野,使他能站在全球科研高度審視和開展相關研究,為日後在光催化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並獲得院士殊榮,奠定了國際視角的基礎。
付賢智多年在國內外知名高校的求學與研究經曆,使他結識眾多優秀的學者、專家,積累了豐富的學術人脈資源。
這些人脈不僅在學術交流、合作研究等方麵提供助力,也為他科研成果的傳播與認可創造了有利條件。
院士從業之路
1997年,付賢智作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由福建省引進到福州大學工作,先後擔任福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光催化研究所所長。
2002年8月—2010年,付賢智擔任福州大學副校長。
2009年12月,付賢智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0年5月,付賢智擔任福州大學校長。
2023年12月,由於任職年齡原因,付賢智不再擔任福州大學校長職務。
從業之路解碼
付賢智院士的從業之路,在多個方麵對他後來當選院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付賢智毅然決然回國,到福州大學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及光催化研究所所長。
這使得他能在國內高校這一平台上,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於實際科研工作。
付賢智聚焦光催化領域深入鑽研,組建科研團隊、開展課題研究,積累了大量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這成為他後續獲評院士的重要成果支撐。
付賢智在擔任福州大學副校長期間,他能從學校層麵協調資源,推動光催化研究所乃至全校科研環境的優化。
同時,他通過加強學科建設、促進科研合作交流,為自身科研工作營造更好條件的同時,也提升了所在領域科研項目的廣度與深度,助力其在行業內影響力不斷擴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