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曹湘洪院士,1945年6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
江陰,簡稱澄,古稱暨陽,江蘇省轄的一個縣級市,由無錫市代管。
它位於無錫市北側,北枕長江,與靖江市隔江相望,南近太湖,與無錫市區接壤,東鄰張家港市、常熟市,西連常州市。
江陰曆史悠久,春秋時期,江陰為吳地延陵邑。
戰國時,屬楚。
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陽縣,為江陰建縣之始。
南朝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為“江陰”名稱之始。
宋、元、明、清時期,江陰隸屬常州府。
1949年4月23日江陰解放,屬蘇南行署常州專區。
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製,江陰縣屬無錫市。
1987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江陰撤縣建市。
江陰人文底蘊深厚,這裡有興國寺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曆經滄桑仍屹立不倒,見證了江陰的曆史變遷。
這裡有徐霞客故居,展示了這位偉大地理學家的生平事跡和成就。
江陰的傳統民俗豐富多彩,如端午時節的龍舟競渡、剪紙、麵塑等民間藝術,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展現了江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江陰人才輩出,有抗清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在江陰八十一日抗清保衛戰中,率眾抵抗清軍,展現了不屈的民族氣節。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遊曆四方,著有《徐霞客遊記》,對中國地理學發展影響深遠。
近現代有中國民族工業先驅周舜卿,創辦了多家企業,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還有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吳文祺,在語言文字學領域成就斐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出生地解碼
曹湘洪院士出生於江蘇江陰,其出生地從多方麵對他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江陰有著崇文重教的傳統,重視教育和人才培養,學術氛圍濃厚。
這使曹湘洪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對知識充滿敬畏和渴望,為其日後的學習和科研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江陰人堅韌不拔、勇於拚搏的精神特質,也深深感染著曹湘洪,在麵對科研難題時,這種精神支撐他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
江陰擁有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能為曹湘洪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優秀的師資力量,幫助他在基礎教育階段打下了紮實的知識基礎,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能力,助力他在後續的學術道路上穩步前行。
江陰作為中國經濟強市,工業發達,尤其是化工等相關產業基礎雄厚。
這種產業環境讓曹湘洪從小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化工領域的實際應用和發展動態,激發了他對化工專業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當地經濟的發展,也為科研提供了一定的物質支持和實踐平台,便於曹湘洪開展研究工作,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相結合,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他在化工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創造了有利條件。
江陰人才輩出,徐霞客等傑出人物的事跡和精神在當地廣為流傳,為曹湘洪樹立了榜樣,激勵他追求卓越,勇攀科學高峰,在自己的領域為家鄉和國家爭光添彩。
院士求學之路
曹湘洪早年先後就讀於虞門橋小學、夏港初級中學、江陰市澄西中學。
1962年7月,他參加高考,報考大學時把專業目標選定在高分子材料領域,填報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南京化工學院的高分子專業,最終被南京化工學院現南京工業大學)錄取。
求學之路解碼
曹湘洪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影響深遠。
在虞門橋小學的學習經曆,培養了曹湘洪對知識的初步興趣和基礎學習能力。
這是他求知路上的啟蒙階段,為後續學習打下了心理和認知基礎。
讓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好奇心,為探索更廣闊的知識世界做好了準備。
在夏港初級中學、江陰市澄西中學學習,這兩所中學的教育進一步拓展了他的知識視野,培養了他的邏輯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中學階段的學習,不僅讓曹湘洪積累了紮實的基礎知識,還通過豐富的課程和學習活動,讓他逐漸明確了自己的學術興趣方向,為其未來的專業選擇埋下了種子。
曹湘洪高考時選定高分子材料領域作為專業目標。
這一選擇是他學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
該選擇源於他對化學學科的興趣和對材料科學發展前景的敏銳洞察,明確的專業方向,為他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目標,使他能夠專注於特定領域深入鑽研。
曹湘洪被南京化工學院高分子專業錄取後,學校優秀的師資隊伍、係統的專業課程設置以及良好的學術氛圍,為曹湘洪提供了優質的學習資源。
專業課程的學習,讓他構建了完整的高分子材料知識體係,實驗課程和實踐教學,則鍛煉了他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校的學術活動和科研項目,讓他接觸到學科前沿動態,激發了他的科研創新思維,為他日後從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專業基礎。
院士從業之路
1967年7月,曹湘洪從南京化工學院畢業,之後分配到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橡膠廠工作,從事順丁橡膠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
1970年11月,他先後擔任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技術人員、專題組長、中心試驗室主管技術研發的副主任、副總經理、董事長,中石化總部高級副總裁。
1999年11月,他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9年2月,他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