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任其龍院士,1959年1月1日出生於浙江東陽。
東陽現為浙江省轄的一個縣級市,由金華市代管,地處浙江省中部,東北毗連新昌縣,東、東南與磐安縣相鄰,南、西南與永康市接壤,西、西北與義烏市相連,北與諸暨市毗鄰,東北與嵊州市為鄰。
東陽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在東陽繁衍生息,商周時期有先民活動痕跡。
秦漢時設縣,東漢獻帝興平二年稱吳寧縣,三國吳寶鼎元年,分會稽郡西部置東陽郡,唐垂拱二年,廢吳寧縣,故地置東陽縣。
1988年5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東陽撤縣建市。
東陽人文底蘊深厚,被譽為“百工之鄉”,是中國四大名雕之一的東陽木雕的發源地。
此外,東陽竹編也有著悠久的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東陽是“建築之鄉”,早在宋代,東陽木雕就成為皇家禦用品之一。
明清兩代,東陽工匠建造了許多宮殿廟宇、園林樓閣等宏偉建築。
如今在東陽城鄉各地,仍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落。
東陽人才輩出,如宋代著名理學家呂祖謙,他所創立的婺學與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並稱為“南宋三大學派”,對後世學術發展影響深遠。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創作的《牡丹亭》等作品流傳至今。
明代書畫家趙左,其繪畫作品在當時及後世都備受讚譽。
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
他的作品和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
出生地解碼
任其龍院士出生於浙江東陽,出生地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東陽素有“婺之望縣”“歌山畫水”“三鄉一城”的美譽,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這裡重視教育,崇尚知識,形成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任其龍院士從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培養了對學習的熱愛和對知識的追求。
東陽是著名的“百工之鄉”,東陽木雕、竹編等傳統技藝聞名遐邇。
這些傳統技藝注重細節、追求卓越的精神,可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任其龍院士,使他在科研工作中也養成了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態度。
對他在化學工程與技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起到了推動作用。
東陽人才輩出,眾多傑出人物從這裡走出。
他們的事跡和成就為家鄉的後輩們樹立了榜樣。
任其龍院士可能受到了這些榜樣的激勵,立誌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優異成績,為家鄉和社會爭光。
這種榜樣的力量成為他不斷前進的動力,促使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懈追求,最終成為院士。
東陽所在的浙江省經濟發達,科研資源豐富。
當地政府和社會對教育和科研的重視與投入,為任其龍院士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院士求學之路
1978年—1982年,任其龍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係高分子化工專業,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
1984年—1987年,任其龍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係化學工程專業,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1990年—1998年,任其龍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係化學工程專業,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任其龍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任其龍在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係高分子化工專業的學習,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化學工程基礎。
本科階段係統的專業知識學習,讓他掌握了高分子化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之後在化學工程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習,進一步深化了他在化學工程領域的專業知識。
使他對該領域的複雜理論和技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後續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強大的知識儲備。
在任其龍碩士學習以及的博士學習過程中,他參與了各種科研項目和學術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漸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了敏銳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
通過解決科研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方案,這些能力對他成為院士至關重要。
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係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和優秀的師資力量。
在求學期間,任其龍院士能夠接觸到前沿的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與優秀的學者和同學交流互動。
這拓寬了他的學術視野。
同時,導師的悉心指導和言傳身教也對他產生了深遠影響。
導師不僅傳授了專業知識,還引導他樹立了正確的科研價值觀和治學態度。
任其龍院士用了8年時間完成博士學業,這期間必然麵臨諸多困難和挑戰。
長時間的學習和科研經曆鍛煉了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耐心。
這使他能夠在麵對複雜的科研難題時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
這種品質是他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成為院士所必備的素質。
院士從業之路
1982年—1995年,任其龍擔任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學係講師。
1992年10月—1993年10月,在日本大阪大學蛋白質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1995年以後,任其龍先後擔任浙江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教授、係主任、院長。
2018年,任其龍擔任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院長。
2019年11月,任其龍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業之路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