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丁榮軍進入鐵道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設計師、交流傳動室主任、應用技術研究部主任。
2000年9月,丁榮軍在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現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作,先後擔任科研副所長、黨委書記、副總經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長、黨委副書記。
2011年12月,丁榮軍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電力電子及控製設備)。
2016年10月,丁榮軍擔任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7年2月,丁榮軍受聘為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院長。
8月,擔任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長。
2022年6月,丁榮軍受聘為西南交通大學中車時代微電子學院首任院長。
從業之路解碼
丁榮軍院士的從業經曆,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意義重大。
丁榮軍從普通設計師做起,他對電力機車的具體設計和技術細節有了深入了解,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他在擔任交流傳動室主任期間,專注於交流傳動技術研究,為我國電力機車交流傳動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
丁榮軍成為應用技術研究部主任後,他能從更宏觀角度規劃和推動技術研究,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為後續承擔重大項目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和管理基礎。
在不同崗位上,丁榮軍需要與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員合作,逐漸培養了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
在領導交流傳動室和應用技術研究部時,他的領導能力得到鍛煉,為日後帶領更大規模團隊開展科研工作提供了經驗。
丁榮軍擔任科研副所長等管理職務過程中,他能夠有機會參與研究所的整體科研規劃和戰略布局,能整合資源、協調各方力量,推動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的全麵發展。
如在高速動車組項目中,帶領團隊完成多項工藝技術的引進、掌握和創新。
在此期間,丁榮軍帶領團隊致力於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創建了適合中國國情且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模式,主持特大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研究與應用,構建了自主品牌電力電子器件技術體係,取得了從關鍵材料到關鍵工藝、從核心器件到核心係統的全方位突破。
作為企業的核心領導,丁榮軍積極參與行業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軌道交通技術走向國際,提升了中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地位,也使自己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人物。
丁榮軍擔任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院長、西南交通大學中車時代微電子學院首任院長。
他能將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學術成果傳授給新一代學生,為行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也促使自己不斷更新知識體係,保持對學術前沿的關注。
院士科研之路丁榮軍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電力電子及控製技術專家,長期從事鐵路機車車輛交流傳動與網絡控製技術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應用工作。
丁榮軍院士率領研究團隊,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自主開發軌道交通電力牽引與控製核心係統,創造了高速動車組時速486.1公裡的世界商業運營最高速和時速605公裡的滾動台試驗最高速,使我國在該領域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
丁榮軍主持開發的傳動控製係統、牽引變流器和列車控製網絡,大量應用於機車、高速動車組、城軌車輛等,是全球軌道交通裝備領域產品型譜最全、應用最廣、業績最多的電傳動核心係統之一。
他全麵掌握了晶閘管、igct、igbt、sic功率器件、功率組件全套技術,解決了igbt模塊導通損耗等“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丁榮軍率領團隊建成全球第二條、國內首條8英寸igbt芯片專業生產線,成功研製出國內首片8英寸igbt芯片。
他們構建了集設計、製造、測試、應用於一體的完整產業平台,打破了國際巨頭對大功率晶閘管、igbt芯片、sic功率器件的壟斷。
丁榮軍牽頭湖南省科技重大專項“深海礦產資源開采關鍵裝備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攻克了深海礦產資源勘探裝備、采集\輸送裝備等2項關鍵裝備技術,以及“數字仿真”“全電驅動”“智能控製”等3項關鍵共性技術。
丁榮軍院士主持研製成功全球首台智能電驅動深海重載采礦車輛平台、多點位移動式鑽探取樣裝備等,部分成果填補了國際空白。
丁榮軍院士團隊在《汽車工程》2023年第9期發表“特征稀疏場景下基於標簽的車輛視覺sa”成果。提出的基於標簽的車輛視覺sa方法,通過內外角點約束挖掘標簽信息、降低標簽位姿抖動,構建出低成本、高魯棒的視覺同時定位與建圖係統。
試驗測試表明,該方法使軌跡估計更平滑,標簽地圖誤差大幅縮小,視角魯棒性更強,特征關聯成功率提高10以上,定位精度比or3平均提升30以上。
丁榮軍院士團隊創建了適合中國國情並與國際接軌的軌道交通標準體係和自主品牌電力電子器件技術體係,為我國軌道交通技術走向國際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促進了國內相關產業的規範化、標準化發展。
科研之路解碼
丁榮軍院士的研究成果,是他當選院士的關鍵因素。
在軌道交通電力牽引與控製領域,他突破國外技術封鎖,自主開發核心係統,創造商業運營和試驗的高速紀錄。
相關係統廣泛應用於各類軌道車輛,讓中國軌道交通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展現出他卓越的科研實力與技術創新能力,在行業內樹立起極高威望。
在大功率半導體器件領域,丁榮軍攻克技術難題,建成國內首條8英寸igbt芯片專業生產線,打破國際壟斷,構建完整產業平台,對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意義重大,彰顯出他解決國家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的關鍵作用。
在深海礦產資源開采、智能車輛等領域,他也取得重要成果,如研製深海關鍵裝備、創新視覺sa係統等,體現出跨領域研究的能力與對新興技術的探索精神。
此外,他創建的標準體係為行業規範化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保障。
這些成果的積累,使他在科研創新、技術突破、產業推動、標準製定等多方麵做出突出貢獻。
後記
丁榮軍院士的出生地江蘇宜興,其文化底蘊與“教授之鄉”氛圍,讓他從小深受熏陶,激發他的求知欲與上進心。
丁榮軍在西南交大、長沙鐵道學院、中南大學的求學經曆,為他打下電力機車、交通信息控製等多學科知識基礎,培養了他的科研思維能力。
丁榮軍從基層設計師到企業高層,在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的從業曆程,讓他積累豐富實踐經驗,鍛煉了他的團隊協作與領導能力。
丁榮軍在軌道交通、半導體等領域均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如攻克關鍵技術、構建產業平台,打破國外壟斷,推動行業進步。
以上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最終使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溫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