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助於他獲取更多的學術資源和信息,推動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斷前進。
院士從業之路
1982年,徐青大學畢業當年分配到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七〇一所擔任助理工程師。
1985年12月起,徐青先後擔任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七〇一所副科長、副主任、主任、總設計師、所長助理、副所長。
2016年11月,徐青擔任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七〇一所集團首席技術專家、總設計師。
2019年11月,徐青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業之路解碼
徐青院士的從業經曆,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深刻的影響。
徐青剛畢業就進入七〇一所擔任助理工程師,使他能將大學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船舶工業的實際工作相結合。
在最基礎的工作中,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了解船舶相關工作的具體流程和技術細節,為後續的技術創新和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在這一階段,徐青開始深入接觸船舶行業,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和需求,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和研究重點,逐漸建立起對船舶事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其長期投身於船舶科研領域提供了動力。
後來徐青擔任了副科長、副主任等一係列管理職務,在管理工作中,他學會了如何組織協調團隊、合理分配資源、製定工作計劃和解決實際問題。這些管理能力對於他後來領導大型科研項目和團隊至關重要。
同時,他還擔任總設計師等技術職務,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實現了管理能力與技術能力的同步提升。
在不同的崗位上,徐青有機會參與和負責多個重要的船舶科研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鍛煉,他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
他能夠應對各種複雜的技術難題和工程挑戰,不斷突破技術瓶頸,推動船舶技術的創新發展,為其成為行業領軍人物奠定了基礎。
徐青擔任集團首席技術專家、總設計師後,他站在了船舶行業技術創新的前沿位置,能夠從更高的層麵規劃和指導船舶科研工作,引領行業的技術發展方向。
他有更多機會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外頂尖的船舶專家進行交流和合作,提升了我國船舶工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同時,這也使他自己的學術水平和行業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在此期間,徐青帶領團隊取得了一係列重大的科研成果,這些成果不僅為我國船舶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成為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重要支撐,充分展示了他在船舶領域的卓越成就和創新能力。
院士科研之路
徐青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船舶工程專家,主要從事驅護艦總體研究設計工作。
徐青擔任我國首型遠海隱身護衛艦總設計師,在設計中運用先進理念和技術,提升了護衛艦的隱身性能,使其在遠海執行任務時更具隱蔽性和生存能力。
在第三代護衛艦設計工作中,他帶領團隊優化了艦艇的綜合性能,在航速、火力配備、信息化水平等方麵取得突破,增強了我國海軍在近海和中遠海的作戰能力。
作為我國首型萬噸級驅逐艦總設計師,他主導完成了055型萬噸級驅逐艦的設計。
該型驅逐艦排水量超過1萬噸,裝備了先進的作戰係統、武器係統和動力係統,具有強大的防空、反導、反潛和對陸攻擊能力。
這標誌著我國海軍驅逐艦實現了從第三代到第四代的跨越。
徐青在艦船總體集成設計方麵有深入研究和創新。
他率領研究團隊,通過優化艦船的總體布局、係統配置和結構設計,提高了艦船的整體性能和可靠性,實現了各係統之間的高效協同工作。
此外,徐青院士團隊還研發出先進的動力推進係統,提高了艦船的動力效率和機動性,滿足了不同任務場景下對艦船航速和續航能力的要求。
徐青院士長期致力於作戰係統集成技術研究,將各種武器裝備、傳感器和指揮控製係統進行有機整合,實現了信息的快速傳輸和共享,提升了艦艇的作戰效能和信息化水平。
作為第一完成人,徐青院士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
科研之路解碼
徐青院士的研究成果,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關鍵作用。
在首型遠海隱身護衛艦設計中,徐青院士率領研究團隊創新提出船體隱身構型,使上層建築外觀簡潔、隱身性好且作戰能力提升,推動了我國水麵艦船隱身技術設計體係初成,展現了其在隱身技術領域的深厚造詣和創新能力。
在艦船總體集成設計、聯合推進和作戰係統集成技術領域,徐青院士團隊也取得開拓性創新成果。
像055大驅采用高信息化和良好隱形性能的共形設計,在雷達隱身、電磁兼容性等方麵取得突破,體現了他對複雜係統集成創新的駕馭能力。
徐青院士先後擔任我國首型遠海隱身護衛艦、第三代護衛艦、首型萬噸級驅逐艦總設計師。
他為海軍從近海防禦向遠海防衛的戰略轉型裝備建設做出重大貢獻,其成果滿足了國家海軍戰略發展需求,提升了我國海軍在遠海的作戰和威懾能力。
徐青院士率領研究團隊設計的艦艇,增強了我國海軍裝備體係中驅護艦的實力。
其中,055大驅配備了構建遠中近三層預警防禦網的武器係統和拖曳線陣聲呐,增強了反潛能力,使我國海軍裝備體係更加完善,整體作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在取得眾多成果過程中,徐青院士還為國家培養了完善的設計師人才梯隊,為船舶設計行業的後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儲備,以自身影響力帶動年輕人投身船舶設計事業。
徐青院士通過一係列成果,為整個船舶設計行業樹立了榜樣,尤其是在智能技術應用方麵,他推動了智能技術在海洋裝備領域的廣泛應用,引領了行業技術發展方向。
作為第一完成人,徐青院士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這代表了國家對其科研成果在推動國家科技進步方麵的高度肯定。
徐青院士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等,這體現了他在地方和行業領域的突出成就,眾多獎項是其成為院士的有力支撐。
後記
徐青院士的出生地湖北武漢,其濃厚的人文底蘊與豐富教育資源,為他埋下探索求知的種子,並滋養其成長。
徐青在上海交大和華中科大的求學經曆,幫他搭建紮實的理論框架,培養他自主學習、研究能力,拓寬了他的學術視野。
從業之路上,徐青在七〇一所從助理工程師到總設計師,他將理論用於實踐,積累了大量的實操與管理經驗,明確了職業方向,最終成長為行業骨乾。
科研之路上,他在艦船設計等多領域取得突破成果,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引領行業發展。
以上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最終使他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溫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