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何友院士,1956年10月19日出生於吉林省磐石市。
磐石市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吉林市南部,東與樺甸市接壤,南隔輝發河與輝南縣相望,西與梅河口市、東豐縣、伊通縣為鄰,東北與永吉縣交界,西北與長春市雙陽區毗連。
磐石市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
唐虞三代為息慎,夏商周時期為肅慎。
秦統一全國後屬挹婁。
漢元封三年屬玄菟郡西蓋馬縣西境,漢末屬高句麗轄地。
唐初屬高句麗,後屬渤海中京鹹德府。
遼時屬東京道大王府回跋部定安國地,金時為金國領地。
元朝時先屬開元路鹹平府地,後歸遼東宣慰司轄。
明朝時先為塔山等衛,後為輝發、葉赫等部,萬曆年間為女真部所轄。
清朝時先屬盛京圍場和圍外禁區,後為吉林西圍場,封禁二百多年。
光緒年間解禁後設磨盤山分防、分州,光緒二十八年改建縣治,名磐石縣。
民國時期,先後隸屬西南路道、吉長道等。
1945年東北挺進縱隊解放磐石,建立民主政府,後曆經隸屬關係調整。1995年磐石縣撤縣設市,由吉林省直轄,吉林市代管。
磐石人文底蘊深厚,這裡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地,是中國革命老區、吉林省“三地三搖籃”紅色文化的典型代表。
這裡擁有中國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紅石砬子抗聯遺址和省內展覽麵積最大的抗日戰爭紀念館。
同時,這裡還保留著滿族剪紙、東北大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出生地解碼
吉林省磐石市對何友院士的成長與成就有著多方麵的深遠影響。
磐石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地,紅色文化深入人心。
這種文化氛圍培養了何友的愛國情懷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激勵著他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
同時,當地對教育的重視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磐石市教育注重傳統教育,強化立德樹人。
這種重視教育和文化傳承的環境,有助於何友從小培養對知識的尊重和追求。
磐石市不斷加大教育資金投入,改善教育條件,實現了教育專網無線全覆蓋。
這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良好渠道,使何友在基礎教育階段能夠接觸到豐富的學習資源。
當地的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無論是職業教育強調“工匠精神”傳承,還是普通教育注重傳統文化教育,都有助於學生在不同方麵得到發展,為何友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和品德修養。
磐石的地域特點和人文環境塑造了當地人勤勞、樸實、堅毅的性格特點。何友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養成了勤奮刻苦、腳踏實地的品質。
在他的科研道路上,麵對諸多困難和挑戰,如在博士論文選題時選擇學科前沿課題,廢寢忘食地反複演算、論證,最終取得優異成果,這種堅毅的性格起到了關鍵作用。
院士求學之路
1974年12月,何友進入海軍北海艦隊通信總站工作。
1977年冬天,入伍僅3年的何友被抽調到“東方紅”號海洋測量船,參加東海大陸架的測量考查。
1978年,國家剛恢複高考半年,何友考入海軍工程學院現海軍工程大學)指控係統專業。
1985年,何友重回海軍工程大學火力控製係統讀研究生。
1994年9月,何友就讀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博士研究生,1997年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何友院士的求學之路,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何友在海軍北海艦隊通信總站工作,以及之後參與東海大陸架測量考查,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他接觸到實際的海軍工作場景和相關技術應用,培養了他對海洋環境和海軍裝備的直觀認識。
這為他後續學習和研究提供了現實依據和實踐基礎,使他能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何友考入海軍工程學院指控係統專業,通過係統學習專業知識,他掌握了指控係統的基本原理、設計方法等核心內容。
這為他日後在軍事電子信息領域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專業基礎,使他具備了從事相關科研工作的基本素養和能力。
何友攻讀海軍工程大學火力控製係統研究生,進一步深化了對軍事火力控製技術的研究。
這提升了他在該領域的專業水平,培養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讓他能夠在更深入的層次上探索相關技術難題,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理論支持和技術儲備。
何友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攻讀博士學位,這使他跳出了單一的軍事領域,接觸到電子工程領域更前沿的技術和理念,拓寬了他的學術視野,使他站在了更高的學術平台上。
清華大學的學術氛圍和科研資源也為他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助於他將電子工程技術與軍事應用相結合,開展更具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為其成為院士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
院士從業之路
1982年,何友從海軍工程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海軍第二炮兵學院現煙台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高炮兵器儀器教研室任助教。
1988年,何友從海軍工程大學碩士畢業後回到原工作崗位上繼續科研和教學工作。
1991年10月—1992年11月,何友在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technischeuniversit?tbraunscheig)作高級訪問學者,師從霍爾曼·羅林教授。
1994年12月起,何友先後擔任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電子工程係教研室主任、係主任、博士生導師、副院長、院長。
2013年,何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