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鄭緯民院士,1946年出生於浙江寧波鄞州區東錢湖鎮利民村曹家山頭一個普通家庭。
鄞州區位於浙江省東部沿海,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是寧波市的核心城區。
鄞州東接北侖區,西連海曙區,南鄰奉化區,東南臨象山港與象山縣隔海相望,北與江北區、鎮海區以甬江為界。
鄞州曆史悠久,從原始社會末期到夏朝初期,“鄞”已成為確定地名。
春秋時,“鄞”分成鄞、句章兩地,屬越國領地。
秦滅六國後,設會稽郡,下設鄞、鄮、句章三縣,漢朝沿襲。
西漢末年,王莽改鄞縣為謹縣,東漢光武帝又恢複為鄞縣等。
隋朝時,鄞、鄮、句章三縣與餘姚縣合並為句章縣。
唐武德四年設鄞州,八年後廢除改為鄮縣,開元二十六年歸屬明州,後經多代變遷。
1949年,鄞縣解放,1958年至1961年鄞縣建製撤銷並入寧波市,1962年至1983年恢複建製,2002年撤銷鄞縣設立寧波市鄞州區。
鄞州人文底蘊深厚,這裡擁有眾多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朱金漆木雕等,還有跑馬燈、請龍神等民俗風情。
鄞州是“詩書之鄉”“浙江省戲曲之鄉”,有著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蘊,自古以來崇文重教,文化氛圍濃厚。
鄞州名人輩出,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業胚胎學主要創始人童第周,就出生於浙江鄞州區塘溪鎮童村。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20世紀書法界的泰鬥沙孟海,出生於鄞州區塘溪鎮沙村。
出生地解碼
鄭緯民院士出生於浙江寧波鄞州區東錢湖鎮利民村,鄞州對他成為院士有著多方麵的影響。
鄞州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是“詩書之鄉”,自古以來崇文重教。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成長,鄭緯民自幼可能就受到了重視教育、崇尚知識的觀念影響,為他日後勤奮學習、追求學術成就奠定了思想基礎。
鄞州擁有良好的教育資源。
鄭緯民初中就讀於錢湖中學今東錢湖旅遊學校),高中就讀於正始中學。
正始中學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江省特色示範高中,由近代寧波著名教育家陳訓正先生於1934年創辦,有著優良的教育傳統和師資力量。
這為他提供了紮實的基礎教育,培養了他的學習能力和科學思維。
寧波是經濟發達地區,鄞州區作為寧波的核心城區之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這為鄭緯民提供了相對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境,能讓他在成長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信息和資源。
他有機會參與各種學術活動和科技競賽等,拓寬了他的視野,激發了他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鄞州區名人輩出,如童第周等眾多傑出人物。
這些鄉賢的成功故事和卓越成就,可能成為鄭緯民成長過程中的榜樣,激勵他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努力在自己的學術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為家鄉和國家爭光。
院士求學之路
1965年,鄭緯民從橫溪中學今正始中學)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係。
1982年,鄭緯民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碩士學位。
1985年—1986年,鄭緯民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從事分布操作係統研究。
1989年—1991年,鄭緯民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參加函數語言並行編譯係統研究。
求學之路解碼
鄭緯民院士的求學經曆,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深遠影響。
鄭緯民考入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接受了係統而紮實的計算機專業基礎教育,這為他從事計算機領域研究提供了深厚的理論知識儲備。
鄭緯民獲得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碩士學位後,進一步深化了他在專業領域的造詣,培養了他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思維,也讓他在團隊合作中逐漸形成了對科研的熱愛與執著。
鄭緯民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從事分布操作係統研究,使他接觸到當時國際上先進的操作係統研究理念和技術,了解到該領域的前沿動態和研究方法,開拓了國際視野,為他日後在相關領域開展創新性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鑒,也積累了國際合作與交流的經驗。
鄭緯民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參加函數語言並行編譯係統研究,讓他在計算機語言編譯係統方麵有了深入的學習和研究,進一步完善了他的知識體係,提升了他在並行計算等方麵的創新能力,為他解決大規模數據處理等複雜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持,也有助於他在高性能計算領域取得突出成果。
總的來說,鄭緯民院士的求學之路,通過在國內外頂尖學府的學習和研究,不斷積累知識、提升能力、開闊視野,為他在並行\分布處理、大規模數據存儲係統等領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最終促使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院士從業之路
1970年1979年,鄭緯民從清華大學自動控製係畢業後留校任教,在清華大學計算機係擔任助教。
2000年至2008年,鄭緯民擔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高性能計算機研究所所長。
2016年2017年,鄭緯民院士團隊連續兩次獲得“戈登·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