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原籍地
陳勇院士,1957年6月13日出生,原籍浙江寧波。
寧波地處浙江省東北部、長江三角洲東南部、浙江寧紹平原東端,東與舟山市定海區、普陀區隔海相望,東南瀕東海,南臨三門灣與台州市三門縣隔灣相望,西南與台州市天台縣相連,西接紹興市新昌縣、嵊州市、上虞市,西北、北與嘉興市海鹽縣、平湖市隔杭州灣相眺,東北與舟山市岱山縣隔海相眺。
寧波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寧波境內就有先民居住,並創造了河姆渡文化。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這裡建立了寧波地域最早的城市句章城。秦時,寧波便置鄞、鄮、句章、餘姚等縣。
唐開元盛世時,這裡建立新型商業城市明州今寧波),三江口州治海港、河口港、內河港三港合一,與揚州、廣州等並列為全國的主要對外貿易港口。
北宋宣和年間,寧波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取得突破,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萬斛神舟已使用指南針辨彆方向。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諱,取“海定則波寧”之意,改明州府為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1854年,寧波舶商購入“寶順號”,標誌著寧波港從帆船時代進入到輪船時代。
1983年,撤銷寧波地區,改為寧波市,實行市管縣體製。
寧波人文底蘊深厚,它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文化遺產。
天一閣是中國現存曆史最悠久的藏書樓之一,珍藏了大量的古籍善本。
寧波是中華海洋文化的重要源發地,河姆渡人借助海洋實現了稻作文化、製陶文化、乾欄式建築等文明成果的對外傳播。
寧波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東方始發港,長期以來在海洋貿易、航海技術等方麵有著重要地位。
寧波名人輩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王陽明,出生於浙江紹興府餘姚縣,餘姚在50年代劃給寧波。
他集心學之大成,提出“致良知”等學說,形成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社會思潮。
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黃宗羲,浙江寧波餘姚人,他倡導史學經世應務,提出“天下民本”思想、“工商皆本”論等,被稱為中國思想啟蒙之父。
南宋官員、學者王應麟,慶元府鄞縣人今寧波市鄞州區),他編撰了《三字經》等蒙學著作,對中國古代文化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
藥學家,中國本土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1930年出生在寧波,在寧波的老宅長大,她發現的青蒿素為全球瘧疾防治做出了巨大貢獻。
華人世界船王包玉剛,出生於浙江寧波鎮海,他以卓越的商業才能和經營智慧,在航運業取得巨大成功,同時也積極投身祖國建設,為寧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原籍地解碼
陳勇院士的原籍浙江寧波,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多方麵的潛在影響。
寧波有著“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文化底蘊。
其藏書文化盛行,天一閣等藏書樓為學子提供了豐富的典籍資源,使當地形成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和重視知識傳承的傳統。
這種氛圍可能促使陳勇院士自幼就受到文化的熏陶,培養了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精神。
同時,作為首批開埠城市,寧波較早接觸海外先進文化,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讓陳勇院士有機會接觸到多元的思想和理念,為其日後的學術研究奠定了文化基礎。
寧波重視基礎教育,擁有多所百年名校,如寧波中學、鎮海中學等。
這些學校有著深厚的教育底蘊、優秀的師資力量和良好的教學傳統,能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
陳勇院士可能在早期教育中受益於當地優質的教育資源,打下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思維能力。
寧波被譽為“院士之鄉”,湧現出了眾多傑出的科學家。
這種人才輩出的現象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榜樣力量和人才傳承效應。
陳勇院士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受到這些同鄉院士的激勵和鼓舞,以他們為榜樣,樹立了遠大的學術理想和目標。
同時,寧波的人才網絡和學術交流氛圍,也可能為陳勇院士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有助於他在學術道路上不斷進步。
院士求學之路
1978年9月,恢複高考後,陳勇考入南京化工學院2001年組建為南京工業大學)化工係化學工程專業。
1981年7月,大學本科畢業。
1983年7月,進入清華大學化工係化學工程專業進修。
1985年4月,陳勇前往日本愛知工業大學應化係化學工程專業學習。
1988年3月,獲得日本愛知工業大學應化係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
1989年4月,陳勇前往日本名古屋大學化工係,攻讀熱能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求學之路解碼
陳勇院士的求學經曆,對他後來成為院士有著深遠的影響。
陳勇院士考入南京化工學院化工係化學工程專業,這是他學術生涯的起點。
在本科期間,他係統學習了化學工程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為日後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段學習經曆培養了他對化工領域的基本認知和專業素養,使其掌握了該領域的核心知識體係,為後續深入研究提供了知識儲備。
陳勇院士在清華大學化工係進修,清華大學作為國內頂尖學府,擁有優秀的師資隊伍、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學術資源。
在清華的進修經曆讓陳勇院士接觸到了化工領域更前沿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拓寬了學術視野,也可能有機會參與一些高水平的科研項目,鍛煉了科研能力,為他進一步提升專業水平提供了重要契機。
陳勇院士前往日本愛知工業大學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
在日本的學習環境中,他接觸到了國際先進的科研理念和技術,日本嚴謹的學術氛圍和注重實踐的教學方式,培養了他嚴謹的科研態度和較強的實踐能力。
同時,在與國際同行的交流合作中,他能夠及時了解化學工程領域的國際前沿動態。
這有助於他站在更高的起點上開展研究工作,為其學術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陳勇進入日本名古屋大學攻讀熱能工程專業博士學位,這一階段的學習使他的研究方向更加聚焦和深入。
名古屋大學在熱能工程領域有著深厚的學術積澱和先進的研究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