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入修行,坦途而行,所謂磨難,皆無。
蘇仙於一座道山之巔閉眸,運轉周身之玄氣,因被冥河壓製,能夠催動的玄氣,就好似絲線一縷,但於太上道玄經而言,已然足矣。
冥已不知所蹤,這裡是他的小幽冥,借此而汲取冥河之力。
不過是再走一道玄修路......
斬凡五境,聽脈為始。
那一縷玄氣遊走周身之脈絡,力量便是從四肢百骸湧現而出。
天驕之修,玄脈八千,可動浩海之玄藏。
而蘇仙之玄脈,卻並無止境,混沌青蓮紮根於識海之中,吞吐混沌之氣,一吞一吐之間,便是拓出一條新生之脈絡,至今十數載的時間,已然不知數。
因而玄藏無止境,如漫天星鬥之數。
可就連這天驕修士望而卻步的玄藏,在蘇仙動用那一式天地道法後,也會損耗完全,那一式自悟道法,驚人也驚世。
聽脈之後,啟竅化旋。
每一脈絡之上,玄藏彙聚而動,自成氣旋,不斷壓縮玄氣化液,凝為水滴,一式道法之威,也愈發強盛。
八千玄脈八千竅。
太上道玄經之下,星鬥化竅穴,已然不知數。
啟竅萬千,鍛骨鑄魂。
斬凡第四第五之境,鍛骨鑄魂褪去凡胎,天地玄氣重塑肉身神魂,自此便是仙凡隔。
身魂更易,凝神為重。
斬凡最後一境,凝神之境,開辟泥丸神宮,神魂坐落,識海起源。
諸天萬千修行法,終是繞不開這神宮之修,除卻體修淬煉肉身之力,施展道法神通之修士,皆是動用神宮之力。
無論是悟道之法,亦或是帝法,皆是神宮修行之法。
陣修符修,器修丹修,皆是凝練神魂之力,拓識海,凝神識。
神識之修,一則借助觀想圖凝神而觀,一如當初九洲之時,九州商會拿出的那卷為九洲勢力爭奪的觀想圖,也如九巍山中的三千神魔戰圖。
二來也有千奇之修行法,亦或是神識磨盤,磨碎神識再重鑄,便是需要莫大的勇氣與毅力,這般神識法,或許是小千世界,乃至多數大千世界的神識修士選擇的方法。
他們無法得到諸天難覓的觀想圖,便是隻得這般凝練神魂。
.......
於道山之巔枯坐三日時間,蘇仙終是睜開了眼眸,而身上卻是多出了一抹驚人之力,頭頂高懸的天降之枷愈發凝實,似是將要吞噬蘇仙。
可蘇仙隻是側頭而觀,神色不曾變化,抬手之間,便是將這天降之枷抹去。
當然是動用了混沌青蓮的力量。
於小幽冥之中修煉,他已過斬凡之境,重回悟道。
當初走出九巍祖地,一步悟道,幾乎沒有感受過斬凡之境,卻是在這三日的時間重走了一遍,本就無瑕的道基,卻是多出了些許變化。
其上竟多出了一朵散著青芒的蓮,正是混沌青蓮的簡筆。
道韻柔和,時時刻刻散出溫熱之意,使得力無止境。
若是此時蘇仙能夠施展那一式自悟道法,許是不會再玄氣耗儘,可此時的肉身卻是支撐不住這般龐大的力量逸散。
隻不過悟道之境......
天生道骨之人,豈會停留在悟道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