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已經不再對人類效忠,那麼你自然就應該被淘汰。”
不過思旭當然也不是好惹的。
“你想多了,我依然是火種計劃的執行人,我也依然是我,獨一無二的我。
我是不會再向你提供任何信息以及資源的,如果你想來戰,要問問我這悍勇的艦隊是否答應。”思旭果斷的切斷了通訊並對一號下令道:“加快回收進程。我先幫你撐一會。”
要說戰爭,複製體的戰力可稱得上是聯盟內戰鬥力量的前茅。
以現在文明等級的劃分來說,複製體勉強能算得上是一個四級文明,甚至更低。
因為它並沒有建立一個獨立且完整的文明體係。也不具備任何科研力量。
但是憑借自身現有的特征,他的戰鬥力不輸給任何一個六級文明,甚至更為強大一些。
不過這一點思旭卻一知半解,他收集到的情報,更多是通過可見光分析推導出的。
就看那些被劫持的元珍文明飛船,思旭就知道這場戰鬥肯定相當棘手。
“守備第二艦隊出動,隱匿迂回到側翼,完成待機部署。”
第二守備艦隊出發了,這仍然是由思旭獨立控製的無人艦隊。不過與第一艦隊那些老飛船相比。
此時的飛船已經全部完成了代際的更新,船體結構已經更換為與古代天線一致的奇特材質了。
“第一輪攻擊展開!
桑尼粒子定向展開!”
思旭的命令被忠實執行,投射式桑尼粒子發生器對著密集的敵人飛船進行照射。
可這些被寄生的的飛船猶如受到驚嚇的魚群一般,快速向四周散開。
思旭的初次乾擾完全被落空,而對方躲閃的狀態則讓思旭眼前一亮。
“速度這麼快?這效率並不比我們的遙控效率低啊!”思旭一邊說著,一邊仔細的觀察著剛剛舉動的細節。
最終思旭發現,就在發射器對準他們的那一刻起,這些飛船就很明顯的開始為自己的驅動器加載能量。
並且他們逃散的方向是具有一定隨機性的,但是整體卻能保持自己的協調與一致。
思旭將整個過程導入到推演模型中進行模擬,很快就發現了與自己控製飛船時的巨大不同。
如果是自己控製下,這些飛船的響應速度要比複製體略慢10左右。當然分散開的數量要更加的均勻。
複製體的操作就像是這些飛船自身,就具備極高的躲閃能力,並依據當前的狀態,自我作出的合理判斷。
“難道他沒有跟我一樣使用信息通訊作為載體?”似乎為了迎合思旭的猜測一般,這些分散開的飛船開始各自為戰。
每個飛船都依托於自我的運行軌跡,開始向著第一守備艦隊發起衝鋒。
與隊形陣列的混亂形成極大鮮明對比的是他們的攻擊,他們使用著元珍文明那特質的光帶進行攻擊,同時這些目標仍然保持了諸如集中火力攻擊等戰術語言。
思旭有些驚訝的看著複製體展現出的攻擊戰術,這與自己現在使用的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路數。
衡量對比之下,思旭不得不承認複製體的戰術更加高明一些。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以思旭而言,為了控製大量的戰艦進行精確運行與調度,思旭下達的命令都為模糊性的。
當命令落實到飛船自身以後,它們會根據開放的數據庫,以及戰場的信息共享做出應對策略。
不過一般這種權限都比較低,隻能做出諸如輾轉騰挪這種簡易的機動規避動作。
這種好處就是,在確保對軍事力量控製的同時,也能獲得最大的控製規模。
可複製體展現出的策略卻截然相反,它們以近乎精確掌握每一艘飛船的絕對控製權限。
單獨劃分任務目標,這對算力的需求就連思旭也無法提供。
同時這兩者之間還有一個致命差異,那就是假設思旭遭遇自己擅長的群體攻擊,那麼集中控製下的艦隊將有更大的概率受到重創。
可思旭不知道的是,這些飛船就如同一個個單獨的異獸一般。
在擁有獨立意識的同時,每一個單元又是複製體整個思維網絡的節點之一。
也就是說,這些飛船的每一個單獨個體即是複製體本身,它們又都構成了完整的整體,正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超光速快子加農炮攻擊!”思旭的命令引得炮火如同排山倒海一般。
超光速運動下留下的殘影將戰場徹底填滿,也讓善於機動躲避的複製體飛船深受迷惑。
因為它們認為來自的炮灰可以輕易進行躲避,但準備動作開始時就已經晚了。
真實與虛幻糾纏在一起,甚至思旭有時候都無法直接區分出哪些攻擊是沒有傷害的殘像。
一方以數量為優勢,一方以質量取勝,思旭與自己的分身全麵交戰,不過憑借遠程攻擊的優勢,蓋亞文明目前還沒有飛船因為交戰而損毀。
但是從戰場的趨勢圖可以看到,複製體正在竭儘全力的躲避攻擊,並想儘辦法的靠近思旭的戰艦,似乎近戰才是對方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