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借助外力,或者自身具備推進能力,否則單純依靠滑動空氣來解決問題,那將需要消耗相當漫長的時間了。
更何況這在黑洞的內部,並不具備讓其滑動的介質。
“再使用一次物質拋灑?”一名科學院的學者建議道。
“不行了!為了之前那一次的動作,我們消耗了全部的垃圾。”他的同事很快就否定了對方的想法。
此時的行星級飛船,就如同被氣泡吸住了一般。剛剛脫離單向膜就再一次被卡在了原地。
“主人,我們何不嘗試為船殼充能?”
“三號你是想說,借助黑洞自身的帶電特征來驅離飛船向內運動嗎?”
“是的主人,雖然我們目前不知道是否會起作用,但這值得一試。”
思旭讚同的點點頭說道:“我們與單向膜僅有極少部分的粘連,一旦脫離以後就會憑借慣性向內部滑落。
大家確定好了嗎?”
這是一個抉擇,或許進入到黑洞的深處會有生路,也可能會萬劫不複,哪怕最後連證明自己存在過的遺跡都不會留下。
眾人將目光投向了思旭,並點了點頭。
“按照三號的計劃實施,工程機器人已經開始假設臨時管線了。”
這需要對飛船進行一些簡單的修改,思旭需要將能量引導至飛船的外殼上,使其帶有負電,隻有這樣飛船才有希望擺脫現在的困境。
計劃開始實施,與想象不同的是,能量在灌注到飛船外殼的時候,本以為整個船體會如同一個巨大的電容器一般。
將絕大部分能量吸附在船體的表層。
可現實卻是,能量被接通以後,超過95的能量都被釋放掉了。
“主人!黑洞在剝奪我們的能量。”
“嗯!比想象的要嚴重的多。”
思旭看了一眼數據繼續說道:“看來我們要不停的給這個無底洞輸入能量了,否則我們是無法擺脫單向膜的。”
這幾乎就是一場能量的消耗戰,無論輸入多大的能量,絕大部分都會被奪走,隻留下一小部分存留在飛船的表麵。
三號分析後的結果是,這些能量激活了表麵材質的某些特征,不過一旦能量供應下降,甚至停止,那麼全部能量都將被抽的一乾二淨。
“飛船有運動效果了,隻不過這移動的距離很小。”思旭無奈的說道,現在他也隻能拚能量的消耗,來爭取飛船移動的能量與時間。
在思旭的不斷努力下,海量的物質被投入到了正反湮滅核心中,足足消耗了近百萬噸質量的物質,轉換的能量才讓這艘飛船前進了不足一米。
可這一米已經足夠了,脫離了粘滯的行星級飛船開始向著奇點滑去。
“各部門加強對周圍環境的觀測。記錄下來我們觀測到的所有數據。”
明明是一場險境,卻硬生生被思旭當作成了一次科研調查。
此時周圍昏暗的區域越來越發的明亮,仿佛周圍都被濃密的氣雲填滿。
“主人!周圍的光度在提高,光的衍射也越發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