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說那是什麼?”思旭急促的問道。因為他也覺得三號的想法很有可能幫助研究進一步的推進。
“它是一艘飛船,一艘正在建設中的飛船。”
“嗯?”
“主人不用驚訝,您記得我們在聯盟中時見到的幾個東西嗎?”
“什麼東西?”
“我們在整個聯盟中從來沒有見到過大洲級飛船,甚至就連建設方法截然不同的克諾羅斯文明也是沒有對應等級的飛船。”
“我知道,可是這與這顆黑矮星有什麼關係?”
三號調出一個畫麵,那是一艘體型與國家級飛船相當,船體外殼被噴塗了銀星商會標誌的巨大戰艦。
三號指著它說道:“這是我們在聯盟中唯二見到過的恒星級戰艦。
他們的出現往往都是伴隨著規模極為誇張的傳送任務。
通過與提豐文明,以及元珍文明接觸可知,行星級戰艦應該是六級文明的科技上限。
而恒星級飛船的出現往往就意味著一個文明達到了七級文明的範疇。
要知道星艦的建造科技是表示著整個文明在所有科技層麵的提升。
任何一點技術的弱點都無法建造出這種強悍的戰艦。”
“你是說這是一艘正在建設中的恒星級戰艦?”
三號點點頭。
“可是這與行星級飛船的建造方法截然不同啊?”
“主人!從來沒人說過恒星級的建造方法與行星級類似啊。”
不可否認的一點,三號的想法是正確的。
大洲級的建造方法與傳統的星艦建造方法一致,隻不過它的噸位、體積、都要更大更為誇張。
建造的難點也就集中在了這個“大”字上。
更大的船體意味著在材料科技上的提升,否則如此巨大體積的船體,自身的質量會引發自身的重力彎曲。
當質量達到或突破一個閾值的時候,它就會因為流體靜力平衡的特點開始趨向於一個球。
除非擁有了現在思旭擁有的可以阻斷重力的材料。否則它永遠都是一個圖紙,且不存在任何實際意義。
況且在之前的分析中思旭得到答案,那就是大洲級飛船更加像一個要塞。
如此巨大的目標給能源供應以及防禦係統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於是思旭已經決定不再開發大洲級的戰艦,而是建造同等規模的工業或居住型飛船。
而到了行星級飛船時,具有部分空間科技的六級文明,可以采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來建造體型小巧,卻能力強悍的行星級飛船框架。
並使用空間掛載的方式,將小宇宙或者子空間與行星級飛船的框架進行掛載。
這樣大洲級麵臨的問題都會被解決,並且行星級戰艦的輸出功率以及其強悍的多平台作戰能力,都將大洲級徹底甩的不見蹤影。
可到了恒星級飛船,那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它不再需要傳統飛船的框架,它自身就是一個恒星遺跡。
隻不過它的建造方法還需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