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聽完了黃蓋的一番講述,不禁心中百感交集,也為之前對黃蓋的忠誠有所懷疑而感到愧疚。
如果黃蓋不說的話,周瑜怎麼也想不到當年孫堅被暗殺,其中還有這些鮮為人知的細節。
恐怕這些事也隻有程普和韓當有所了解,就連孫權都不知道。
黃蓋雖然覺得心中有愧,卻也完全情有可原、無可厚非。
為將者雖然不能違抗上級命令,但黃蓋這並不算抗命,隻是另有原因才推辭罷了。
孫堅肯定也能理解黃蓋,人家跟黃祖是同祖同宗,不忍心刀兵相見,這也是人之常情。
隻不過孫堅偏偏在那次追殺黃祖時遇害,黃蓋才覺得孫堅是因他而死。
這件事情,任何人聽了都不會埋怨黃蓋,就連孫權聽了都會理解。
所謂兵者凶器,戰者危事。
兩軍一旦交戰,便各為其主,戰場上刀槍無眼,就會導致生靈塗炭、哀鴻遍野。
而兩軍將士們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又哪能分得清其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最好的辦法就是天下太平,永遠都不打仗,大家和平相處。
但這種情況,隻可能出現在盛世。
在亂世之中,大家和平相處隻是一種癡心妄想。
周瑜感慨了一陣,又在心中權衡起了利弊。
黃蓋與甘寧相比,二人還是有很大差彆的。
黃蓋是當年孫堅老將軍手下的四大金剛之一,其武藝和閱曆自不必說,雖然年近花甲,但卻寶刀未老、餘勇尚在。
在帶兵經驗和臨敵應變方麵,黃蓋要更加老練一些。
但甘寧的優勢是比黃蓋年輕,而且又是江湖匪寇出身,更擅長偷襲和逃跑。
這次計劃是在夜間率領一批船隻去給曹營放火,正如韓當所說,為將者需要的能力是眼神、反應、身體素質以及水性。
而在這些方麵,黃蓋顯然都不如甘寧。
但態度比能力更重要,一名屬下就是能力再強,態度不夠積極,或者不夠端正,也不能更好地交代上級所布置的任務。
黃蓋在這方麵是明顯占據了優勢的,他為了報答當年孫老將軍的恩情,也為了解開自己多年的心結,已經抱定了必死的心態。
有道是一人善射,百夫決拾;一夫出死,千乘不輕。
一名將軍或是一個頭領,如果抱著必死的心態去衝鋒陷陣,他手下的人也會變得勇猛無比、銳不可當。
如果讓黃蓋帶兵執行這次計劃,戰鬥力一定不容小覷,說不定會發揮出驚人的威力,給曹軍以十分沉重的打擊。
可關鍵問題是,這次行動太過凶險,尤其是帶兵的將軍,必將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