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周殷自己卻絲毫沒感覺到危險來臨,相反的,周殷看來自己距離鑿穿秦軍的防線隻差一點點的距離了!
這是自己勝利的未來,自己一定要僅僅的抓住。
之所以周殷會有自己軍團不斷在鑿穿秦軍,而實際上卻是秦軍在王離調度下進行更大規模包抄的錯誤感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因為王離的調度,施展出來的軍陣。
雁行軍陣!
雁形軍陣在操作難度上遠遠大過無腦的錐形軍陣。
因為這種軍陣在真正會軍陣的人手中往往能達到各種匪夷所思的效果,而不像是錐形軍陣,要麼加速度,要麼加破壞力這麼簡單無腦。
此刻,雁形軍陣橫向展開,左右兩翼不斷前進,慢慢讓整個軍團呈現出“v”字形態。
而不斷前進的雁行軍陣自然而然的出現了空間視覺上的乾擾,對包圍圈裡麵軍隊的軍隊在空間感與速度上形成了擾亂與錯判。
對已在戰場上,一股腦向前麵衝周殷來說,這戰場這不是幾千人的戰鬥,而是幾十萬人的戰鬥,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邊際。
再這樣的情況下,對於一般人來說,想要判斷出自己是在鑿穿還是被包抄真的不容易。
隻能說,周殷實在是太自信了。
自以為憑借著他正卒水準的軍隊,就能輕而易舉的衝破一天賦軍團的阻攔。
但殘酷的現實卻是,強者是沒有理由的,比你強就是比你強!
這一刻,項梁不得不以身入場,親自率領自己的軍團頂上,而不是派出一個接著一個的戰部去救援,而自己穩坐釣魚台觀察著整個局勢,
因為周殷的前鋒如果就這麼被吃掉了,那整個合縱軍的心氣,怕就是徹底沒了!
當然,如果自己以身入場,那麼自己也就失去了觀察整個戰局的機會。
但項梁依舊隻能如此的抉擇,因為項梁自身的指揮能力真不夠!
一個戰部一個戰部的派遣出去,在這樣混亂到四十五萬人以上的戰場上,項梁根本就沒辦法讓自己指揮的戰部離開自己軍團後,在這樣的戰場再次接受自己的命令。
更大可能是,這一個個被派遣出來的戰部,會一個個像是斷了線的風箏,直接失去聯係!
所以,到這時候,項梁沒其他辦法,項梁隻能自己頂上!
項梁的能力能算得上是良將,但說到底,他的極限也隻是指揮七萬人而已!
如果項梁擁生在王家,擁有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教導,接受這個時代最頂尖的軍事教育與實戰操練,大概也就能到達王離水準,但現在項梁真比王離差不少。
這一種差距是雙方成長道路上所砸的資源的差距。
所以,項梁看到周殷的危機,隻能率領自己的軍團前去支援。
但王離也先一步派遣出一支身著黑色重鎧秦軍,從側翼直接穿插了進來!
周殷與大部隊脫節的後果在這一刻終於暴露了出來。
涉間帶領著秦重步,仿佛水壩斷絕了項梁的支援,而更準確得說,截斷了周殷的後撤。
這一刻,周殷徹底先入到秦軍包圍中,而王離此刻終於張開他那貪得無厭的血盆大口,就是要在合縱軍的麵前,徹底把這周殷軍團吞噬。
同時也吞下合縱軍的所有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