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離能夠做得就是憑借祖輩構建的指揮模式,用最正規的那種呆板指揮手法,以儘可能減少韓知兵的滲透。
但若說王離想要靠指揮贏,那就是純屬做夢了。
畢竟就算是他爺爺過來,麵對韓知兵在指揮上比拚還是會輸的!
不過,王離到底是將門傳承,隨著戰車與秦邊騎被地形限製,弩兵與弓兵被韓知兵兌子,王離依舊在這戰場上見到了自己勝利的機會。
那就是自己人多!
是的,王離的優勢就這麼簡單,人多而已!
紅衣軍在意誌上的確非常出色,這種炙熱戰意,是王離從未看過的。
如果六國軍隊都有這般戰意,不說彆的,哪怕韓國如果擁有這意誌,秦軍想要統一天下怕就會難上百倍。
王離更承認,紅衣軍的指揮者也非常出色,交手到現在非常精準的一步步削減秦軍優勢,更在短兵相接中所展露出來的戰術素養,讓王離有種仿佛祖父再生的感覺。
但所謂的指揮者指揮是個線性指數增幅,低於十萬以下的指揮者再優秀,能把自己麾下的將士發揮出個120的戰鬥力,已是名將的水準。
而眼前紅衣軍到底也就隻是六萬人,就算這指揮者再強,難道還能讓士兵的戰力翻倍嗎!
就算是士兵戰鬥力翻倍,自己還是能應付啊!
所以,在進入逼平雙方指揮這細膩調度指揮時,王離的選擇是直接放開對秦軍的限製,讓秦軍儘可能去廝殺,哪怕秦軍二換一,對王離來說也能夠接受!
而為了維持住軍心,王離讓涉間親自派遣秦重步作為中流砥柱進行壓陣。
隻要秦重步沒潰敗,那整個秦軍縱然因血腥廝殺而麻木,但秦軍到底不會崩潰!
畢竟說到底,就綜合素質而言,秦軍的綜合素質是超過紅衣軍的。
除了意誌力與統帥指揮,紅衣軍並不比秦軍更加的出色。
而隨著雙方廝殺,戰爭人數減少,那韓知兵指揮所帶來的增幅也會越來越少,而同時秦軍裝備與個體素質的優勢就會越明顯。
甚至連戰車部隊與秦邊騎到必要時,王離也都打算把他們給砸進去!
畢竟等到紅衣軍的數量下降到一定程度,這兩支精銳拚著馬匹在石子路上奔跑會摔跤的受損覺悟,到時候就能直接把已經隻剩下最後一口氣的紅衣軍給徹底砸死!
這就是王離的計劃!
不得不說,雖然王離在指揮上被韓知兵步步壓製,一支支精銳從戰爭中剝離,但即使如此,到現在王離的腦袋依舊清醒,清楚知道自己應該怎麼贏下這場戰爭來。
韓知兵的目光在戰場上漂移,觀察著場上的局勢,依舊還是相當的穩定。
讓朱明戰部蓄勢待發,隨時準備讓他與秦重兵交手,
陳雲戰部調度到李適附近,真到最後,李適所擅長的兵形勢怕是會成為最後底牌。
這時候紅衣軍能維持與秦軍進行整體性質抗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便是郭七戰部的意誌連接通過玄襄之陣直接覆蓋全軍,讓紅衣軍與秦軍戰鬥時,把自身所受痛處下降到最低。
韓知兵目光看向遠方,喃喃道,“整個秦軍部隊都被調度起來了,他們能抓住這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