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爭鋒!
兩千多根弩矢劃破天空,夏箭的嘴角不由流露出了幾分期待的渴望。
他太期待這一幕到來了,作為錢到的繼承者,他要證明自己不僅隻是錢到的繼承者。
他轉過身向弩車旁邊士卒們看去,剛才負責主射的士兵幾乎都是雙手發抖,臉色發白,有的甚至略帶幾分抽搐的倒在地上。
對於這,夏箭並不意外。
因為每一箭其他的兩名弩手隻是輔助,而主射弩手不但負責超負荷的拉弓,更重要得是引導自己的曙光意誌注入這弩箭中。
這一箭射完,幾乎是身體與意誌的雙重透支,而且每一箭都是挑戰自身的人體極限。
“還需要努力啊!至少要讓每人承受三箭,一場戰爭能夠發射九箭的話,就算是當初的鐵鷹銳士,老子都殺給大王看!”
對夏箭來說,一手把自己從泥沼中拉出的李適相當尊敬,至於前統帥錢到,戰友肯定是戰友,但尊敬就免了。
畢竟很多人都認為,要不是錢到早認識了李適幾天,說不定這戰部首領位子就是自己的。
同理可推朱明郭七左翼之類的曙光戰部統領。
倒是陳雲與李歸兩人,因為一個是開發出了曙光天賦,一個把折光天賦玩出了花,下麵的人對這兩人佩服不佩服另說,但至少都說不出我能取而代之這一類話。
而夏箭對李適的尊重還有一點是,自己向李適提出車弩與意誌箭的設想後,李適直接讓將作少府對自己配合,甚至通過流水線臨時搭建出抬高戰車高度的平台。
這也是李適提出來的辦法。
畢竟在李適看起來,這種弩車隻能夠在平麵上進行攻擊防禦也不過隻是外圍一波的事。
但抬高高度後,調整角度,那就是能居高臨下,進行全場支援的毀滅性武器了。
這點跟秦軍交手時,李適就有所體會。
若非韓知兵想辦法解決掉了弩車與秦弓手,當初那場戰爭,說不定自己就被打爆掉了。
這種戰術,被熱武器洗禮過的李適看來擁有相當大發展潛力,但也未必沒有缺點。
夏箭也是知道自己的弩箭也還是有著很多問題。
首先就是弩箭是走直線的,這就注定了弩箭想發揮出效果就必須要在高處,這樣在攻城攻堅時很難發揮作用。
比如弩車射擊受到士卒本身精氣神的限製,三發在夏箭看來還是太少了。
當然最大的問題,還是攻擊距離。
攻擊距離越遠,這東西價值越高,但攻擊距離過遠,自己又沒辦法保證精準度,應該怎麼樣進行發展,夏箭感覺自己還需要好好研究。
“哎,可惜弩箭走得不是拋物線,若是拋物線的話,就能夠以弩車戰部作為核心戰部了!”
夏箭略帶著幾分無奈,走直線的弩車,通過搭建地基,調整射口的方式成為重要戰部,但想要成為整個軍團都圍繞著的核心戰部,靠射直線的弩箭肯定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