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蘭明乎已經知道與自己發生戰爭的不是大秦,而是變換成了大漢。
這一點是蕭何告訴他的。
雖然李適還沒正式立國,但取名為漢的消息已經在李適土地上傳播開來,甚至李適原本關中王的名字,現在也漸漸被人叫做了漢王了。
而在匈奴看來無比強大的大秦帝國,已經被李適擊潰覆滅。
而自己當初遇到的曙光軍團,就是正麵擊潰了大秦長城軍團的強大存在。
左賢王輸給了他們卻是理所當然的。
隻不過,隨著大秦滅亡,蘭明乎對大漢的忌憚不由到達極致。
因為蘭明乎很清楚,連大秦都能打敗大漢,那他所展現出來的力量,必然會更加驚人。
現在,他隻能把自己的擔心放在心裡,而是儘可能認真觀察大漢文明。
自己所要做得就是把大漢文明的一切一五一十的告訴單於,至於將來應該如何決斷,還是要看冒頓的抉擇。
在這臨河待了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李適派出隨何以及一千的預備役戰士過來迎接。
另外領兵之人是灌嬰,隨著曹參成為預備役的統領,當初劉季麾下的降將,開始慢慢的展露頭角。
這次李適以隨何為使臣,前去正式接待匈奴使者,他便讓灌嬰等人出來露露臉。
也不說立下什麼功勞,但至少要洗刷掉當初的跟著劉季混的過往就好。
畢竟若這步不邁出去,對劉季麾下的降將們來說,是沒有所謂未來的。
不過,雖說是派出使者接待匈奴之人,而實際上隨何對於這個任務是相當不高興的。
因為在隨何的認知之中,自己是什麼身份,這些匈奴蠻夷是什麼身份,自己當初勸降過魏王,出使過齊楚,現在區區這麼一個蠻夷,又有什麼資格讓自己去接待。
但即使如此,隨何的接待倒也完成的無可挑剔,隻是這個過程冷漠了少許而已。
隨何的高傲蘭明乎自然看得明白,甚至還一邊安撫著差點暴起的摩爾斯。
畢竟蘭明乎很清楚,自己完全滅有必要因為對方的高傲而動怒。
對自己來說,自己隻要去一趟鹹陽,然後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知單於,這就足夠了。
在這個時候跟大漢的使節起衝突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情。
對方高傲那就高傲,若自己能找到大漢的弱點,那自己也不介意直接把大漢一口吞下。
隨何詢問蘭明乎是否坐上戰車向鹹陽前進,不過蘭明乎拒絕了。
因為戰車上的簾子會格擋自己的視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騎馬,想要看儘河套的風光。
映入眼簾的便是蕭何派人興修的水渠,不斷接引著黃河水流進入農田中進行灌溉。
尤其是在墨家幫助下建立起來的水利風車,更在水流推動下不斷運轉。
因為河套地區實在缺少人口,所以蕭何守推墨家的器械來替代的勞動力,這讓河套地區在蕭何的整治下,開始出現幾分塞上江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