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起這些,李適更加希望用絲綢,陶瓷,以及茶葉去跟草原民族進行交易。
總而言之,隻要商路開通,華夏的產品優勢真是太明顯了,而自己也隻要金銀與人力資源,如果能通過人口貿易,下降匈奴戰爭潛力,那就讓自己做這曆史的罪人吧。
李適此刻感覺自己仿佛格外崇高,真是連自己都被自己的決斷給感動了。
“大王,大王?”隨何看著李適在一邊發呆,不由多叫了幾聲。
“哦……剛才聊到哪裡了!”李適回過神來對隨何問道。
“如果要開放雙邊貿易的話,應該有個什麼章程?”隨何道。
“告知匈奴使者,我們會在朔方郡長城外修築一城,專門用於匈奴與我們間的交易。
同時,雙方都在這裡設立機構,如果雙方的人想要到各自的地界,需要在這裡辦理登記。
獲得路引之後,才被允許進入雙方地界,從而保證對雙方國家的尊重。
因為這座城市是我們新建,所以所有權歸屬我們所有,但裡麵一切場地都隻租不賣。
如果雙方想在這裡麵做生意,隻能出租場地進行交易。
另外匈奴人給了其他國家的人在商品交易上的優惠,那我們大漢同樣享受這種優惠。
我們也同樣願意把這樣的優惠權利給與匈奴人,從而實現雙方的最優惠國家待遇。”
李適笑眯眯的說著自己製定下來的規矩。
說實話,以華夏的生產力,匈奴隻要跟自己進行交易,那自己肯定用碾壓時代的生產力直接把對方的剩餘價值給榨取乾淨。
“遵命!”隨何雖然有些東西聽的不是很懂,但隨何能感受得到,匈奴這個國家的命運將來怕是凶多吉少了,懷著幾分感慨,隨何便準備退下去。
這時的李適若有所思,對隨何道,“先等一等,你安排儒家的人跟匈奴人接觸一下,讓匈奴感受下我們華夏文明的優越性,也方便將來進行教化。”
“儒家文化什麼時候代表我華夏文明的優越性了?”隨何心中不由疑惑。
但對李適的命令也沒什麼拒絕,馬上開始安排儒家與這些匈奴人進行接觸。
李適清楚,儒家文化作為傳承兩千年,依舊還擁有頑強生命力的文化,是不容小視的。
至少在當代更能夠算得上是最先進的文華,而李適想要做得也隻是把這種文華的教化一麵發揮出來,尤其對胡人的教化。
李適不得不承認,各個民族在未來都能夠融入到華夏這整個大體係中,儒家文化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所以與匈奴人進行交流,還是讓儒家的人上吧,最好能忽悠著匈奴進行製度改革。
這種事情匈奴還沒有經曆過,隻要經曆一次,自己就抓住這機會把匈奴給按死。
畢竟沒什麼比改革更容易出現內亂了,這東西的本質就是利益重新劃分,而伴隨著的自然是大麵積的倒台與清算。
這無關情感,隻關乎利益,而到那時候,就是匈奴最脆弱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