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李適點點頭說道,
“自從曹參留在了巨鹿後,預備役的總校尉的職務還空缺著,你便繼續接任。
我打算以後實行義務兵,每個百姓在十八歲後,都必須要到軍中進行服役一年,然後再把他們放回到他們的屯田營中。”
“大人是準備重新恢複耕戰製度嗎?”甘章聽到李適的話,不由帶著幾分遲疑。
說實話,如果是以前甘章自然是認為耕戰製度是最好的,但現在熟悉了李適的弄法後,精銳部隊,預備役,以及屯田營的三層結構,讓甘章已經用得相當得心應手。
如果改回以前的耕戰製度,那怕不是整個經濟都需要改革,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變法。
而隻要是華夏,任何人都明白變法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大麵積的官員倒台,想想都哆嗦。
李適道“隻是感覺王二寶麾下的勞工掌握了協力天賦之後乾活特彆快!
那我們是不是能研究出種田天賦,讓百姓們過來訓練的這一年,就是要讓他們通過技巧熔煉徹底掌握這項天賦。
這樣哪怕他們回到家鄉,甚至獨自一個人也能進行快速的種田!”
是的,李適在看到協力天賦在生產上的用法後,自然就想到用天賦去促進生產。
但天賦這種東西是組織化的產物,如果不進行規模化,那掌握了天賦也沒有意義。
然而能讓戰士們完成技巧熔煉的話就不一樣了。
技巧熔煉能讓人用肌肉記住這天賦,從而完全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也正如此,這需要訓練一年時間,而且營養什麼的都要跟上。
對普通百姓來說,一年脫產訓練幾乎是不可能的,能做到這點的就不應該叫普通百姓。
這就有點像是古代的讀書人,基本上每個讀書人背後都是一個殷實的家庭,甚至就算窮秀才,再窮那也是有自耕田的清白人家,屬於社會的中產階級。
所以,這件事情必須要政府去推動,對百姓進行為期一年的培訓,從而能讓這些百姓的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至少相對他們後半生的勞動力,區區一年時間培訓,對政府來說肯定是大賺的,甚至等到他們回去後,也會因為自己掌握的這項技能而對政府心懷感激。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肯定是有戶口的人。
隨著有戶口的生產力不斷提升,無形間會進一步擠壓隱戶的生存壓力,把他們給逼出來!
尤其是那些地主世家,他們除非是不想要活了,否則這種方法他們是不可能去模仿的。
畢竟訓練一支軍隊,不論你是不是把他們訓練出來種田,這都是跟謀反沒有區彆。
當然就算自己放開了限製,一年白吃白喝的投入,這些地主又能不能舍得這心血。
技巧熔煉是以戰部天賦為前提,而戰部天賦怎麼也要五百人以上規模才能訓練出來啊!”
李適越想,越覺得有搞頭。
以後自己甚至能根據預備役,就能大概算出天下能夠收稅對象有多少,這對維護王朝穩定可太重要了。
李適對甘章道,“到時候,優秀的預備役就留在預備役為轉為正式軍,若素質一般的就送回去,讓他們能安心種田!怎麼樣,這個任務計劃你有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