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祭祀大人!”鮮卑王聽到這祭祀的話恭敬的行禮道。
隨著與祭祀告彆,鮮卑王便率領鮮卑騎兵萬騎三支,青壯六萬,開始主動對向韓知兵的方向而去。
草原人民一般兵民一體,尤其是族中青壯,基本上都是平時為民,戰時為兵。
此刻鮮卑王一聲招呼,全軍倒也有浩浩蕩蕩的近乎十萬人。
這個數目與其說全部都是軍人,還不如說是鮮卑王繼承了東胡的體係後所吸納的青壯。
但不論具體實力如何,至少在場麵上看起來,鮮卑的實力並不弱小。
顯然這五年時間,藏在匈奴的影子下,鮮卑發展得很是不錯。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在漢軍掃蕩漠北地區時,匈奴果斷讓鮮卑去做炮灰誘餌了。
當然鮮卑是可以拒絕的,說實話匈奴也不在意,反正他這次要是跑了,那就不是漢軍千裡迢迢的去追殺鮮卑,而是匈奴要徹底把他給滅族了。
總而言之,這次鮮卑是想來會來,不想來也一樣要來。
鮮卑王唯一能祈禱的,就是漢軍的實力差一點,最好被自己一波給滅了。
否則這五年的休養生息,怕這一波就會給送出去了,但大勢如此,真的半點不由人啊!
最終鮮卑分三路浩浩蕩蕩的出現在了地平線上,鮮卑王見到步步前進宛若山巒的漢軍,同樣的,漢軍也見到了鮮卑王的騎兵們!
“這些異族真是富有啊,一眼望去都是馬匹,在中原想要擁有這般的騎兵隊伍,可真的不容易啊!”張良更多的偏向文臣,清楚的知道騎兵與步兵的培養差距。
結果一路上見到的,異族的馬匹實在是太豐富了,幾乎都是人手一匹。
“還行!”聽到張良的感歎,韓知兵的目光打量著鮮卑王的軍隊道,
“更多的隻是連預備役都比不上的青壯而已,毫無組織與紀律,怕都隻是新兵蛋子!”
“都是新兵?!”張良聽到了韓知兵的話,不由微微一愣,繼而感歎道,
“看起來匈奴肯定在鮮卑的身後安排了什麼,否則鮮卑王實際上更好的選擇是向北逃跑。
我們能短時間內擊潰烏桓,那相關信息多少鮮卑能收到。
這樣的情況下,鮮卑還是選擇與我們一戰而不是逃走,那隻能夠是為決戰做出評估,而不是為了自己部落求存做出的抉擇!”
“不管鮮卑到底安排了什麼,既然他做好了與我們大漢為敵的覺悟,那就做好身死族滅的下場,區區一群組織力都未必有多少的民兵而已。”韓知兵的目光中帶著幾分不屑。
但韓知兵的動作卻絲毫沒有緩慢下來,一個個命令傳達,鐘離眛帶領弩車排列在最前麵。
此刻,鐘離眛看著鮮卑騎兵帶頭向自己的正前方衝刺過來,大約進入到了五百步左右的距離,飛馳電掣的鮮卑騎兵,在這一刻奔跑得越來越快。
鐘離眛沒有任何遲疑,這時候命令全軍扣響了弩車的箭矢,一排粗壯而筆直的箭矢從鐘離眛戰部的弩車中射出。
刹那間,便射出一個四散而開的傘形弩箭軌跡,飛馳的箭矢再這樣的戰場上根本不需要瞄準,儘情射箭完全不會落空也就是了。
而衝鋒在前的鮮卑士兵,哪怕他們自己沒有受傷,但他們的馬匹隻要挨了這麼一發,卻也整個血肉都炸了開來,鮮卑士兵不可避免的摔倒在了地麵上,然後被後來者踐踏。
可以說,突如其來的弩箭攻擊,打了鮮卑人一個措手不及,這些鮮卑人的素質的確一般,被迎頭這麼衝擊了一波,居然挺住了,而不是繼續的衝,顯然他們壓根沒有想到這戰場會這般恐怖,恐怖得遠遠超過了他們心裡的預想,人命在這戰場上可能比稻草更廉價。
鐘離眛果斷做出判斷,借助這一波攻勢,馬上指揮自己的軍隊開始構築防禦設施。
鐘離眛的部隊以器械為主,這讓他們能在戰場上以最快速度搭建起一道簡單戰壕。
“戰盾兵上前掩護,戰車相互連接!”鐘離眛沉著指揮戰部,一聲聲下達命令。
這時候從整齊排列的弩車間隙中行駛出一輛輛戰車,這些戰車經過特殊加工,首尾有暗扣,能相互鏈接在一起,從而快速形成一道屏障。
與此同時,隨著首尾相連,馬匹所在的空間,形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保護空間,從而儘可能的保護拉車的馬匹在戰場上的不必要折損。
這就是鐘離眛的戰部,雖然他們的一天賦一樣是素質爆發,從而確保他們在戰場上的戰鬥力,但鐘離眛見過弩車之類的戰爭體係,覺得這些戰爭體係的機械流才是未來的趨勢。
戰士們隻要在戰場上擁有自保能力就足夠了,剩下來的則儘可能用機械力量去適應戰場。
這個想法得到了李適的支持,這讓李適覺得自己種田種出來的資源能轉化成戰鬥力!
因此,鐘離眛跟墨家走得挺近的,甚至他的部隊多數出自工程營。
換句話說,鐘離眛的戰部實際上是一個擴大的工程營,而且是二天賦工程營。
他們依靠弩車替代掉了原本錢到戰部的阻擊效果,至少弩箭的殺傷力效果絕對拉滿。
而他們的第二天賦就是與機械有關的能工巧匠。
簡單的說,就是平時對弩車做保養與改進,擁有獨自快速組裝與拆卸的能力。
甚至在戰場上,鐘離眛戰部能夠就地取材,進行一切戰爭器械的修繕與拆卸。
可以說,如果僅隻這麼種弩車使用能力,那自然不值得用他們換掉錢到戰部。
更重要的是,這能力不僅是作用在弩車上,更是一切戰場設施上的快速拆卸組裝,這種非同尋常的建築能力,能讓他們以匪夷所思的速度,構建戰場上的防禦體係。
正因為這支工程營的存在,讓韓知兵對於陣地戰有著極強的自信。
而此刻就在鮮卑人重新回過神來,準備進行阻擊時,他們麵前已經出現一排馬車組成的牆壁,而大漢的將士們甚至躲藏在馬車中隨時準備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