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沒有絲毫停頓,蓮步輕移,徑直走向下一關。
這一次,她選擇的皆是“問題”形態的關卡。
諸子墳場。
小書童展開竹簡,朗聲誦讀兵家之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欲強國,必先強兵,征伐四方,拓土開疆!此乃不二法門!”
白雪應對從容,引經據典:“強兵固可守土,然窮兵黷武必致民困國衰。昔秦掃六合,何其雄哉?”
“然二世而亡,蓋因仁義不施,民心儘失!強國之本在安民、富民、教民,非唯兵戈之利。”
“墨家兼愛非攻,方為長治久安之基;儒家修文德以來之,方能令遠人歸心,兵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豈可奉為圭臬?”
小書童再誦法家之論:“人性本惡,好利惡害,治國之道,在嚴刑峻法,賞罰分明,使民畏威而不懷德。仁義道德,迂闊難行,徒亂法度!”
白雪針鋒相對:“法不可廢,然法若失仁心,則為苛政猛虎!商君變法,秦以強,然民如驚弓之鳥,路不拾遺非因德厚,乃因懼法酷烈。”
“管子雲‘倉廩實而知禮節’,儒家倡‘導之以德,齊之以禮’,道家求‘無為而治’。徒法不足以自行,需輔以教化、仁愛、休養。”
“使民有恥且格,方為上策,純任法術,雖得一時之效,終失民心根基。”
小書童又誦道家之言:“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無為而治,天下自正。何須勞心費力,妄圖掌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白雪從容不迫:“無為非不為,乃順天應人,不妄為。然當今之世,紛爭四起,民生多艱,豈能坐視不理?”
“‘治大國若烹小鮮’,非不烹也,乃需掌握火候分寸。儒者‘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擔當,墨者‘摩頂放踵利天下’的力行,皆為濟世所需。”
“無為是理想境界,然在紛亂現實中,需以智慧與仁愛積極作為,引導社會回歸和諧。”
白雪的辯駁並非全盤否定,而是深刻理解各派精髓,靈活運用,融會貫通,始終強調仁政、民本、德法並重、務實有為的核心思想。
其論證邏輯之清晰,引經據典之恰切,令圍觀者無不歎服,然而,當白雪語畢,小書童卻平靜地宣布:
“此關存疑,闖關失敗!”
這個結果,不僅白雪秀眉微蹙,韓星河更是瞬間炸毛:“什麼?對答如流,字字珠璣,你告訴我失敗?你耳朵聾了還是腦子壞了?”
民心如淵。
九塊石板懸浮,小書童依次指向石板,提出問題:
一、國庫有限,先保軍餉?還是先賑災民?選賑災民心+)
二、鄰國騷擾,立刻征討?還是先遣使交涉?選交涉長期民心+)
三、豐收之年,增稅充實國庫?還是減稅與民休息?選減稅民心+)
四、豪強欺民,強力鎮壓?還是懷柔分化?選懷柔分化民心+)
五、書生著書批評朝政,禁言治罪?還是寬容納諫?選寬容納諫民心+)
六、征民夫修壩,嚴令限期?還是體恤補償?選體恤民心+)
七、強國索重禮,忍辱滿足?還是厲兵抵抗?選抵抗民心+但風險高)
八、選官重手段效率?還是重品德愛民?選重德民心+)
九、君王年老,立長?立賢?還是遵遺詔?
白雪憑借對“民心如水,載舟覆舟”的深刻理解,每一題都做出了以民為本、著眼長遠、情理法兼顧的選擇。
九題答畢,小書童微微點頭,又一次開口宣判。
“姑娘作答流暢,然…並非我家先生所求之解,故闖關失敗!”
連番的“失敗”,讓白雪的眉頭鎖得更深,但她依舊沒有質問緣由,隻是默默走向下一關。
喜歡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請大家收藏:()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