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原的黎明,是被血浸透的。
三十萬江東精銳,被四十幾萬南越大軍如同鐵桶般圍困,在韓信鬼神莫測的調度下,被一點點、一寸寸地蠶食、碾碎。
南越軍的推進平穩得令人窒息,如同潮水漫過沙灘,緩慢卻無可阻擋,所過之處,隻留下層層疊疊的屍體和破碎的兵甲。
屍體堆積如山,以至於那三千輛立下赫赫戰功的麒麟車都無法繼續前行,最終隻能作為移動的鋼鐵壁壘,組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線。
江東軍被殺得肝膽俱裂,血腥的場麵甚至讓許多久經沙場的玩家都感到生理不適。
天色將明未明之際,養精蓄銳已久的南越騎兵終於加入了戰鬥。
三萬鐵騎如同死神的鐮刀,在原野上縱橫馳騁,快速收割著殘存的、已然失去組織的抵抗者。
鐵蹄踏過,鮮血徹底染紅了這片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濃重得化不開的鐵鏽味與死亡氣息。
對於這幅地獄般的景象,韓信早已司空見慣。
他麵色平靜如水,淡定地下達命令:“收集所有可用箭矢,清點戰損,全軍撤離戰場。”
此時,張遼、贏華等人率領的騎兵分隊傳來消息,他們已與從廣信、蒼梧、臨賀方向趕來的江東援軍先頭部隊發生接觸。
依靠騎兵的機動性,他們可以騷擾、遲滯敵軍,但無法阻止這三股龐大的洪流向前推進。
南越軍經過一天兩夜的高強度連續作戰,已是人困馬乏,急需休整,繼續留在野馬原硬撼援軍,絕非上策。
然而,韓信並未選擇最穩妥的撤回合浦城內固守。
此次作戰的核心目標是收複失地,而非單純守城。
他做出了一個大膽至極的決定:全軍在合浦城外十裡處,依山傍水之地,就地紮營休整!
四十幾萬大軍出征,其後勤保障是一項浩大工程。
諸葛亮坐鎮後方,調度著超過三十萬輔兵,源源不斷地輸送糧草、箭矢、藥品,維修器械。
韓信與諸葛亮,兵仙與臥龍,在這片交州的土地上,完成了首次堪稱完美的聯袂演出。
短短數日,江東方麵八十萬大軍含援軍),三十餘萬投降,四十多萬戰死沙場。
而南越方麵的總傷亡,被控製在驚人的三萬以下,且其中大部分是玩家,核心的npc軍團損失極小。
臟活、累活、危險的推進任務,基本由劍滅九州的玩家承擔,而南越的npc士兵則享受著最優厚的保護和待遇。
在野外、在敵境、在自身極度疲憊、且明知數十萬敵軍正撲來的情況下紮營休整——此等行徑,在任何兵家看來都無異於自殺。
但韓信就這麼做了,他甚至隻留下了兩萬人負責警戒,其餘將士,包括他自己,下令解除武裝,倒頭就睡!
那三千輛麒麟車被橫向排列,組成了一道簡易卻極其堅固的移動城牆,拱衛著營地外圍。
韓信賭的,就是敵軍已被嚇破膽,不敢輕易進攻。
連日來的恐怖戰果,就是最好的震懾。
下午時分,從臨賀城趕來的“羅刹會”、“銅雀台”援軍最先抵達附近。
果然如韓信所料,他們未敢發動任何攻擊,反而迅速向“雷霆之怒”援軍的方向靠攏,企圖合兵一處。
對於敵軍的彙合,韓信似乎毫不在意,傳令兵將消息送入帥帳時,隻聽到裡麵傳來均勻的鼾聲。
後方,諸葛亮則忙碌不休,精準地調度著三十萬後勤大軍,每一批糧草、每一車箭矢的輸送路線和時間,都基於對敵軍動向的精確掌握。
他深知,一旦後勤線被截斷,這四十多萬南越精銳就可能被困死在這片剛收複的土地上,風險極大。
當夜,三方江東援軍終於彙合,總兵力達到六十萬之巨,加上後勤人員,不下百萬。
“雷霆之怒”的副幫主石芒也親臨前線。
各方管理層會麵,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驚疑不定和難以掩飾的恐懼。
“情況已經核實了。”石芒聲音低沉,帶著一絲疲憊。
“合浦丟了,陳一舟……那個廢物,帶著百越盟投降了南越。”
“天道院、江東水寨的人也降了!”
“八十萬大軍啊!就這麼灰飛煙滅了?這他媽簡直像一場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