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主要領導的調整上就能看出上級對某個地區的定位和重視程度。
儘管人選還沒有公布,但是究竟是誰來履新任職,就已經在社會上傳開了。
省長人選,是從中部某省的常務副省長提拔使用的,當然並不是中北省。
而常務副省長,則依舊是從東部某常委、副省長轉任而來。不過這位副省長有著與其他領導所不同的履曆。在副省長之前,他的履曆全部都在金融係統。
自從2021年之後,國字號的金融係統高管們頻繁跨界到地方任職,這或許就是釋放的積極信號。畢竟,金融對經濟大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更需要有專業的人才到專業的崗位上去。
汪海明和梁曉玲的使用也有了方向,前者去了供銷社,擔任正部級的黨組副書記、理事會主任,黨組書記則由其他人擔任。
至於梁曉玲,則安排到了全國方誌辦,擔任副主任。
這個崗位比起供銷社要更加的冷門,主要負責的是編纂工作,與地方和職能部門的聯係也十分有限。
在任何一個地方,無論工作多久了的領導更迭,都隻能讓人稍稍的有所回憶,而像汪海明這種隻在萬山省待了兩個月的領導來說,真的就像是個匆匆的過客。
甚至他的存在感,遠不及梁曉玲。
領導調整後,緊隨其後的便是跟隨者的變動。省政府秘書長孫友,已經如同秋後的螞蚱,在省政府已經蹦躂不了幾天了。再加上他的調整本就讓不少領導乾部有意見,因此崗位調整隻是時間的問題。
另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林城市雙星樓項目。
當初萬世集團力壓一眾國企拿下這個項目,本就讓不少人不爽,如今兩個力保的領導都已經調離萬山省,那些人怎麼會甘心讓韓萬軍將項目繼續做下去呢?
因此,隨著一封舉報信到省紀委,雙星樓項目施工戛然而止,剛剛投入兩千萬元啟動項目的韓萬軍瞬間傻了眼。
不出意外的話,若是乖乖聽話選擇人身自由,那就讓兩千萬打水漂。若是執意要錢,恐怕隻會人財兩空。
在名利場上,任何事情都是血淋淋的殘忍。
新領導還未到任,汪海明的影響力便已經跌到了穀底。
兩天後,新領導到任。
或許是因為萬山省頻繁的出問題,此次來宣讀任職決定的,是組織部協助負責日常工作的副部長。
組織部和紀委兩個部門與其他的部門不同,除了一把手是24人之一,常務副職還是fg的領導。
比如,排名第一位的紀委副書記,同時還是j主任。
而組織部的常務副部長,同時還是政協的副職。即便是協助負責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那也是妥妥的正部級。
一次到任了兩個關鍵崗位領導,但是林城市委書記卻遲遲沒有任命,這讓不少人覺得好奇,總不能一直讓省委副書記兼任吧,對方可還要負責政法工作呢。
新到任的領導,李東沐依舊不熟悉。不過在見麵會上,對各位常委都很親切,並不像汪海明那樣進行區彆對待。
這讓李東沐輕鬆了不少,至少博州的發展危機結束了。
全省乾部會議結束後,李東沐被省委書記段霖喊到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