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再次搬出大道理,想要占據道德製高點,隻是李東沐絲毫不慣著他。
“是不是誤會,調查清楚了自然知道。紀委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絕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汪濤同誌,你是省紀委副書記,更應該堅守原則,主動回避案情,正如你對我的建議一樣,不要再替涉案人員打聽說情了,否則我不介意518專案組卷宗中多出你這一環節。”
李東沐的話毫不客氣,直接點破了汪濤的立場。
汪濤陰沉的臉頰中透出羞紅,隻是語氣明顯有諸多不甘。
“李書記既然這麼說,那我就不多問了。希望能順利的查清楚。”
說完,汪濤便轉頭走出了辦公室。
李東沐望著對方離去的背影心中生出更多的不滿。
這就是一個擺在明麵上的“奸細”,但凡這邊有任何舉動,他都會第一時間傳遞信息出去。
而現在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汪濤及其背後的勢力,與自己已經成為明麵上的決裂狀態,接下來的反撲,必將更加瘋狂。
李東沐點燃一根香煙,開始了一番思索。
李東沐思考過對方很可能會從程序上、輿論上甚至更高層麵施加壓力,但他沒想到,對方的反擊來得如此之快,且如此卑劣。
當天晚上,救援工作持續緊張的進行著,但是事故原因調查剛剛啟動時,網上便開始大規模散播一些“內幕消息”和“爆料帖”。
這些帖子口徑一致,將跨海大橋坍塌的原因,紛紛指向省紀委近期對環海高速項目的調查,聲稱紀委的調查乾擾了正常施工秩序,給施工方帶來巨大壓力,因此才導致管理混亂。
甚至還影射紀委“小題大做”、“彆有用心”。
同時,關於李東沐主政博州期間教育改革問題被調查的謠言再次被翻出,並大肆渲染,將他形容成了一個自身不乾淨、為了政績不擇手段的黑化乾部。
李東沐非常清楚,對方就是為了混淆視聽,倒打一耙,試圖將事故責任引向自己,為真正的罪犯脫罪。
深夜,李東沐接到省委辦公廳通知,第二天清晨召開省委常委會緊急會議,專題研究“跨海大橋坍塌事故應急處置及後續工作”。
山雨欲來風滿樓。
李東沐知道,明天的常委會必將是一場狂風暴雨。
而對手試圖利用這場慘劇和編織的輿論,將他徹底逼入懸崖之上。
李東沐當晚住在了辦公室,接到電話後,他起身站在辦公室窗前,看向窗外已經隱隱露出魚肚白的天際。
黑暗很漫長,但光明終究會到來。
李東沐手中緊緊握著那個存儲著證據備份的u盤,這讓他心中增添了諸多勝算,但是也是一個十分不穩定的隱形炸彈。
證據到手,如何在這重重圍剿中,將其有效拋出,並給予對手致命一擊,成為了擺在他麵前最嚴峻的考驗。
進京彙報?時機是否成熟?
通過省委常委會施壓?勝算幾何?
李東沐大腦如同一台計算機,對每一種可能都進行了測算,隻是無論走哪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儘管很艱難,但他已經沒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