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趙明遠帶來的消息也開始呈現出新的特點。那就是具體案情的彙報在減少,而案件後續影響、社會輿論反應以及製度重建思考的討論在增多。
“李書記,按照您的要求,初步擬定了在全省交通係統開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工作的方案初稿。”
“另外,關於環海高速垮塌段的修複重建方案,專家組拿了幾套意見,爭議比較大,有的主張原址重建,有的主張另選線位,有的則認為應該降低標準先保通…”
李東沐接過文件,仔細翻閱起來。
對於後續如何重建不是他關注的,但是後續重建應如何避免重蹈覆轍,這才是最關鍵的。
“以案促改可以,讓辦公室再審核把關後,就可以等到印發了。”
“至於你說的重建方案,必須堅持幾點原則。一是絕對保證質量,實行最嚴格的質量終身負責製。二是過程絕對公開透明,接受全社會監督。三是資金使用全程審計,在線可查。我們要通過重建過程,重塑公信力。”
“另外,對於那些因為堅持原則、揭露問題而受到打壓、甚至被迫離開崗位的乾部,要逐一摸底,絕對不能讓他們吃虧。”
風暴似乎正在逐漸過去,嶺西省的天空正在一點點變得清朗。
但李東沐和趙明遠都清楚,最後的司法程序尚未走完,那些已經被控製的腐敗分子及其殘餘勢力,仍在等待著最後的審判。
審判之後,如何消化這場巨大的風波所帶來的種種後果,如何真正實現“三不腐”的長效機製,將是更加漫長而艱巨的任務。
李東沐站在康複中心的露台上,眺望著遠處城市漸漸亮起的燈火,他的身體依然能感受到那顆子彈帶來的寒意,但他的內心卻更加火熱。
鬥爭還遠未結束,它隻是換了一個戰場,進入了下一個階段。李東沐心中始終有一個直覺,嶺西深水之下的巨鱷,或許並未完全浮出水麵。
……
不知不覺間,已經6月過半。
李東沐在康複中心也已經大半個月時間?身體比之前要硬朗許多。
距離完全康複,已經是越來越近。
嶺西的氣候與萬山、中北都不同,還未迎來台風雨季,但是空氣中卻是高溫潮濕,讓習慣了北方氣候的李東沐有些不太適應。
傍晚。
李東沐正在餐廳就餐,趙明遠的身影出現,似乎比平日略顯急促。
隻見他手中拿著一份剛解密不久的審計報告初稿,眉頭緊鎖。
“李書記,恒遠係和交投集團的資產清算和賬目審計基本收尾了,但是……”
趙明遠將報告遞過來,指著其中用紅筆圈出的部分。“審計組在核對蘇生強情婦控製的境外空殼公司資金流水時,發現了幾筆異常龐大的、無法說明合理商業目的的彙款,最終流向均指向注冊在邊境自貿區的一家名為‘豐裕貿易’的皮包公司。”
“而這家公司的實際控製人經層層穿透,指向一個叫沙昆的人。”
“沙昆?”
李東沐對這個名字毫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