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曹操這次率軍南下抵禦士頌,之所以信心十足,是因為他在出兵之前,就和郭嘉一起,商議了絕密的翻盤的戰略。
而那戰略的關鍵,便在穎水處。
隻不過,自己不能輕易就退向穎水。
那裡,可以說是許都在西麵最後的屏障了。
若是士頌麾下的楚軍過了汝水,又順勢攻過了穎水,許都城必然被圍。
許都城說是國都,但是其實不過是個州郡一級的小城罷了。
從士頌今天展現出來的各種攻城軍械來看,許都城,絕對是支撐不了多久的。
要擊敗士頌,隻能在兩軍野戰之時,而不是在被動防守城池時。
“公達有何良策?”曹操心裡明白,荀攸隻怕是看出了自己和郭嘉密謀的一些端倪,但是他荀攸是聰明人,現在怎麼可能說破。
荀攸兩手一攤,苦笑道:“如今之計,哪有什麼良策,不過是和楚軍硬戰一場罷了。”
“楚軍雖有渡河利器,但幾座浮橋而已,若是派軍燒掉,楚軍的攻勢必然緩解。至於上下遊的楚軍,現在看來,聲勢不小,但若是強行渡河,楚軍損失必然不小。他士頌真準備一見麵,就和我軍拚消耗嗎?”
“對啊,士頌此子,最好弄謀,喜歡用些小計謀,彰顯他的智計。說不定這些東西,就是士頌這小子,這次故意擺出來給我們看的,想要借此,逼我們讓出河岸,讓他的大軍從容過河。”
程昱在一旁,也如此說道。
荀攸沒有去理會在他眼中,不那麼聰明的程昱。
他繼續對曹操說道:“即便是士頌想要蠻乾,我們若是不戰而退,士頌心中,必然起疑。”
“他會擔心我們在後麵,給他留了後手。而若是我們力戰不濟,不得不後撤,士頌率軍銜尾追擊,即便是小心謹慎,誌得意滿下,他的警惕性,也必然會下降。”
說到這裡,曹操的後背驚出了一身冷汗。
他很自然地看向了郭嘉,郭嘉也是對著曹操點頭,表示荀攸說得對。
“士頌不是袁紹。袁紹傲而自大,士頌卻清高惜名。袁紹會中的計謀,士頌這邊,未必會中。”
“按公達所言,給士頌下套,必須給出足夠的誘餌才行。”
郭嘉想了想,邪笑道:“主公,河北降軍,數量甚至比我軍精銳更多。供給了他們這幾個月的糧草軍餉,也該是他們報效主公的時候了。”
曹操一聽這話,立刻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他點了點頭,而後下令,張合,高覽二將為主,王淩、張閣、陳超、何明等將為輔助。
讓他們率領八萬河北降軍,分成四股部隊,殺向楚軍已經占領的河岸邊上,去搗毀楚軍的浮橋,奪回河岸。
包括張合高覽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曹操把他們河北降軍當了“喂刀”的炮灰。
但是自從這些人投降起,這樣的命運,似乎就已經被定下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對手的不同。若是在河北地區,被當做敢死先鋒軍,就會去和袁紹軍,和自己的家鄉父老搏殺。
現在是麵對士頌的楚軍,和西南地區的軍隊搏殺。
相比起來,不用麵對自己的家鄉父老,對於這些河北降兵而言,也是一種幸運吧。
“殺!”雄武軍中郎將徐盛,這個和士頌統領的少年將軍,因為在征益州時的優秀表現,被士頌一再越級提拔,現在已經是軍中最年輕的中郎將了。
很多人都說,士頌在徐盛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把自己上陣殺敵的幻想,都寄托在了徐盛的身上。
其實徐盛自己也是這麼覺得的,不然自己的功績也好,投效士頌的時間也好,都輪不到自己成為獨自領軍的中郎將官職。
但不論如何,自己既然身受了士頌的厚恩,那就絕對不能辜負了士頌。
這次渡河之戰,是麵對曹操大軍的首次交鋒。
在黃忠部的配合下,作為先鋒部隊的雄武軍,大部分都渡過了汝水。
徐盛自己更是一馬當先,殺到了汝水這邊,臨陣指揮部隊,以身作則,激勵雄武軍將士奮力搏殺。
雄武軍這支老番號的部隊,可以說是士頌麾下主力軍中的主力。
所謂的楚侯府七星將裡,有三人都在這支軍隊裡麵。
除了徐盛外,還有楚廉貞將軍泠苞,楚破軍將軍潘璋,分彆在雄武軍擔任前軍校尉,和後軍校尉。
他們二人麾下,各自的五千人馬,那都是兩人精挑細選出來的高級軍士,現在,正是他們二人的部隊,殺在最前沿。
本來占據了優勢,眼看就要占據河岸,接應大部隊渡河了。
結果曹軍這邊,忽然開始了反撲,而且反擊力度之大,超過了他們的預料。
首先便是泠苞這裡,迎麵撞上了張合。
張合的武藝本就不俗,更關鍵的是張合麾下的親衛部隊,在張合的指揮下,陣型是千變萬化,仿佛一灘水,流入了戰陣之中,流過之處,楚軍紛紛被擊潰。
“好強!”泠苞本就是川中名將,投降士頌之後,麾下精銳,也都進行了更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