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索響空幃,酒醒更殘淚滿衣。
辛苦共嘗偏早去,亂離知否得同歸。
這個時空的公元二零一年,東漢建安六年,注定是曹操威壓天下的時代。
上半年,擊潰士頌來襲,反撲過去,飲馬長江。下半年入秋之後,揮師北伐,在入冬時節,把休整了一年的袁紹再次擊敗。
這一次,程昱獻十麵埋伏之計,氣勢如虹的曹軍,大敗袁紹。
接著郭嘉寫信譏諷袁紹,袁紹又愧又怒,急火攻心,吐血病倒。
至此,河北也再無抵抗曹操的實力了。
於是,曹操很明智的選擇了南麵穩步發展水軍,自己未來一段時間內,主要的精力用在平定河北上。
而這,也確實給了士頌喘息的機會。
南逃幾個月後,士頌的傷勢也恢複的差不多了,水軍在蔡瑁等人的統領下,完成了擴編,默契的和對麵的曹軍對峙起來,橫斷長江。
雖然經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損失和打擊,但畢竟,局麵似乎穩住了。
這一年冬天,士頌來到了楚天閣。一步一步,拾階而上。
腦海裡,想的都是自己當時在楚天閣上贈劍贈刀,當時的自己,何其意氣風發,何其誌得意滿。
“呼”的一下,蕭索的秋風,吹過士頌的麵龐,帶來一絲寒氣。
士頌的臉上,露出了苦笑的神情,楚天閣前這座高台上,當時萬人空巷,如今,寂寞冷清。
“哎,讓人把這楚天台的牌匾給換了,以後,這楚天台就改名字為。”
士頌想了想,說出了一個名字:“就叫北望台吧。”
本來士頌想要專門到長江邊上去修建一座高台,讓自己可以遠眺長江北岸。
但想到如今荊南四郡,安定轉移的百姓,招募新軍,整頓物資,安排官吏等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梳理,自己怎麼能在這個時候抽人手來修什麼高台。
但有些情感,壓抑在心裡,是很憋屈的。
這一年,從年初北伐,到年中退到長江以南,士頌集團,或者說士頌的楚侯府內部,損失太慘了。
士頌要給這些人做一次祭奠。
於是,準備數日之後,改名為“北望台”的高台上,士頌帶著楊夢如,兩人都身穿白色縞素,親自為北伐將士們舉行祭奠。
一尊尊牌位,被士頌擺在了麵前。
巨大的祭奠供桌上,依次寫著著這次北伐以及抗擊曹操南下所犧牲的文武官員的名字。
文臣這邊,以楚侯府衛丞龐統為首,後麵跟著楚侯府侍中法正、張鬆,楚國仆馬良,楚督蠻史顧徽,楚從事中郎廖立,典農從事郎司馬芝,襄陽太守向朗,監察外史蔡峰,還有杜襲、程畿、鞏誌、焦仲卿、桓纂等等等等。
隻是士頌不知道的是,馬良其實並沒有死。
雖然現在荊北沒有消息,馬良也和諸多文武一樣生不見人,死不見屍。
但其實馬良在穎水大敗之後,隱姓埋名,偷偷進入徐州,想從孫權的地盤轉道南歸。
後來發現孫權背盟,他隻能調頭想辦法從關中轉道西涼,再從西涼進入益州,返回士頌集團。
但現在的楚侯府內,是真的沒有一絲馬良的消息,士頌也隻當馬良在穎水的洪峰中,被衝走了。
武將那邊,同樣也擺放著讓士頌無比心痛的牌位。
楚安南將軍太史慈,楚巨門將軍文聘,楚文曲將軍徐盛,楚破軍將軍潘璋,果勇將軍張繡,儒林將軍魏昌,長水校尉蔣欽,以及張勳、蘇飛、曹性、雷銅、鄒佗、卓膺、扶禁、高沛、錢銅、楊昂、梅乾、劉僻、士匡、雷緒、吳蘭、楊懷等大小戰將都尉的牌位。
隻要是確認戰死了人,名字,都被放在了這裡。
另外,在這兩列牌位之下,在祭奠桌台的地上,士頌還放了一排牌位,被士頌稱為“已死的良知”。
士頌要祭奠這些人的良知,在士頌眼中這些人雖然沒有死,但是他們的良知已經死了。
這些人,便是北伐以來,已經確定了投降曹操的那些人,甚至在自己北伐之前,就已經投降曹操的蒯越,華歆的名字,也都在上麵。
文官中,以楚中常蒯良,楚國相長史閻圃,楚秘書令潘濬,楚仆射虞翻,國相司馬從事王朗為首,還有袁忠、嚴畯、鄧羲、王粲、彭羕、盧誕、徐乾、仲長統、來敏、司馬望、荀悅、陳忠、鐘演、崔州平、鄭渾、吳範、趙達、嚴武、皇象、曹不興、杜瓊、宋忠、傅巽、劉先、司馬遺、楊伯、劉度等等等等。
而武將裡麵,則是以允文允武的軍議校尉、學士令孟達為首,還有護議將軍張魯,仁安將軍劉璋,以及龐樂、賴恭、蔡中,蔡和等人的牌位。
顯然,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自己麾下的文臣,屈膝投降曹操的人,遠在武將之上,自己麾下的武將裡,戰死之人遠遠多於文臣。
也難怪世人的印象裡麵,越是讀書讀得多的人,越沒有氣節。
“今日,且以清遠香美酒,祭奠諸公,也祭奠某些人,隨風而逝的良知,敬諸位從前與我一道開創基業的情誼。”士頌端起酒碗,把酒灑在了地麵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